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儲能閑置頻現,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時間:2021-12-2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新能源配儲能是應對消納問題的一種方式,但在高比例儲能配額的強制要求下,新能源經濟性正面臨嚴峻考驗。儲能行業相關專家指出,2021年以來,有超過20多個省份發布了支持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政策,大多數省份的配置比例要求在10%~15%,時長兩小時。他表示:“對于剛剛實現平價上網的新能源項目的經濟性,新能源配置儲能確實會帶來一定影響。”

  光伏.jpg


       地方政府將高比例配置儲能作為新能源發電前置條件,在當下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

  日前,安徽省能源局印發《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方案》,其中,光伏并網容量4574MW,要求配置電化學儲能容量961.5MW,風電裝機容量1426MW,要求配置電化學儲能容量600.4MW;同時規定電化學儲能電站連續儲能時長為1小時。該文件的發布,使“高比例配儲能”的要求,再度引發新能源行業的關注。

  有業內人士擔憂,此類要求不僅會加重新能源產業負擔,還會影響儲能產業的長遠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當前市場機制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配儲能的要求必然會增加初始投資,影響新能源的經濟性。

  儲能閑置頻現 加重新能源負擔

  新能源配儲能是應對消納問題的一種方式,但在高比例儲能配額的強制要求下,新能源經濟性正面臨嚴峻考驗。儲能行業相關專家指出,2021年以來,有超過20多個省份發布了支持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政策,大多數省份的配置比例要求在10%~15%,時長兩小時。他表示:“對于剛剛實現平價上網的新能源項目的經濟性,新能源配置儲能確實會帶來一定影響。”

  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已有20個省實現光伏平價上網,但配置高比例儲能后,平價上網均會受到影響。以江蘇50MW、接入110kV地面光伏系統為例,2020年,地面光伏系統的初始全投資成本為3.99元/W左右,度電成本為0.372元/kWh,內部收益率為5.6%。配置儲能后,度電成本升高,配置比例超過10%則無法實現平價上網。

  “加裝儲能應該是對市場化并網部分的要求,而不是保障性并網的部分。”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認為,部分省份由于電網消納的壓力,普遍對今年新增的指標都提出了配儲能的要求。她表示,“如此高比例的儲能,必然會對光伏和風電的經濟效益產生很大影響,甚至導致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無力承擔這些成本。”

  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利好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雖然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迅猛增長,儲能企業訂單快速增加,但由于儲能裝機只要求規模總量,而沒有規定并網時間,造成當前大量儲能項目閑置的現象。劉譯陽表示,儲能要發揮其經濟性,關鍵在于配儲能后怎么調度,如果能夠推動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消納,配儲能就是合理的前提,但當下很多儲能項目變成“擺設”。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現階段儲能的收益疏導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尚不能獲得穩定收益,配置儲能極大增加了新能源項目的建設成本。他還指出,由于缺少規范儲能電站并網時間的政策文件,導致目前儲能電站大量閑置,帶來投資的浪費,同時也會減弱未來企業投資建設新能源電站的意愿。

  質量隱憂凸顯 安全性何以保障

  在加重新能源企業負擔的同時,高比例配置儲能的強制要求,也會對儲能的高質量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在地方政府的強制要求下,新能源發電企業或將迫于成本壓力,選擇低價儲能產品,使中高端的高質量產品不再具備競爭力,使價格戰成為影響行業良性發展的因素。

  “隨著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出,新能源配儲能成為產業近期最核心、最熱門的發展機會,但在機遇背后,也隱藏著商業模式萌發初期不可避免的亂象。”行業相關專家表示,由于當前項目建設、并網標準不明,調度運行、市場參與方式和成本疏導途徑不清晰,儲能產業內的“踩踏”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干擾著產業自身的長遠發展。

  其中,低價儲能產品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和安全風險,是儲能長遠發展的重大隱憂。記者了解到,以鋰電為主的電化學儲能是當下最成熟的一種新型儲能,然而,鋰電池目前存在回收難題。同時,由于近年來自燃和爆炸事故頻發,鋰電池的安全性也屢屢成為熱點問題。

  尤其是安全性的風險,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就將會對儲能行業前景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彭澎指出,很多地方政府對“配儲能”只是提出容量等簡單粗暴的要求,而在儲能具體的效用方面,沒有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儲能的質量方面。她強調:“由于之前一些儲能電站發生過起火等事故,我們希望各省能夠在儲能的質量監管方面積極發揮作用。”

  在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看來,在新能源配儲能方面,各方規劃統籌的協調性不足。他認為,目前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會影響投資商的熱情,而強制配儲會導致因低價競爭而產生安全風險,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長遠角度看,也不利于我國整體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商業模式待解 關注多樣化發展

  毋庸置疑,推動儲能產業良性發展,保障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利用,需要在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方面尋求突破。“‘新能源+儲能’的發展,最關鍵是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需要建立市場機制,解決電網調度的問題。”劉譯陽認為,未來,光伏電站規模將越來越大,通過“共享儲能”等方式,處理好經濟性難題,新能源配儲能的困境就會迎刃而解。

  在彭澎看來,推動儲能健康發展,最好的辦法是給儲能建立適合的商業模式,使其能更好地運營維護,并且“盡可能自己養活自己”。如果未來儲能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能夠明確,在關鍵的節點為電網提供充放電、調峰的服務,商業模式就是可行的。“如果只是簡單地采用在發電側配儲能的方式,必然會出現儲能閑置、不產生經濟效益的現象,所以需要給儲能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把儲能提供服務的對象從單一用能企業變成電網,這樣,該儲能項目的現金流就會更穩定。”她表示。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建議,應盡快確定電源側儲能電站價格機制。明確火電、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多種輔助服務的定價原則,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加大電儲能投資建設力度,探索可行的商業發展模式,促進技術發展和成本下降,減輕新能源開發企業的成本負擔。同時,加快推動儲能電站參與各類電力市場交易,因地制宜完善“按效果付費”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

  此外,通過因地制宜推動新型儲能的多樣化發展,也是未來儲能發展的方向。例如,氫能的大規模、長周期儲能優勢,將是未來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路徑;同時,在西北地區,利用熔鹽儲能的太陽能熱發電,也是較好的“新能源+儲能”方式。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壓縮空氣技術和液流電池技術等不同技術路線中,已經陸續出現了百兆瓦級項目,待項目達到百兆瓦的量級后,對儲能技術進步的帶動效應將非常明顯。“儲能技術目前正處于百花齊放的良好發展態勢,相信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技術路線可供選擇,但最終誰會成為主流,還是需要依靠市場來抉擇。”前述儲能行業專家表示。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