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動力電池“三高”關鍵材料與技術分析和研究

時間:2025-08-25

來源:OFweek 電源網

導語:前段時間參加了中國化學會第四屆能源化學論壇學習了關于高比能高安全電池相關信息,再次總結和大家分享。

  全球新能源汽車(純電和插混)銷售量,2023年為1465萬輛,2024年1823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邁入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23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950萬輛,全球占比達到64.8,2024年累計銷量達到1286萬輛,全球占比70.5%。

  2024年全球鋰電池產量達到1545GWh,到2025年全球主要鋰電池廠商規劃產能達到4335GWh,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企業6席。

  工信部發布我國鋰電池電池產量2023年940GWh,2024年1170 GWh,鋰電產值超過4萬億元,其中動力型 儲能型 消費型鋰電池產量分別占比826 260 84 GWh。

  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全球占比70%,引領全球,電芯制造與電池結構設計技術優勢明顯,但原創技術偏少,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在于突破能量密度和電池安全。

  鋰離子電池受制于脫嵌反應機制和材料體系,其能量密度公里密度循環壽命安全等性能相互制約,難以兼顧,如何實現電池高能量密度與高安全迫在眉睫。

  電池高比能高安全及提升策略:

  ● 高比能電池正極材料(高容量,高電壓)解耦設計,協同提升:Mg參雜鈷酸鋰占據Li層,作為支柱穩定4.6V電壓下的循環。

  ● 高比容量金屬鋰負級,金屬鋰是圣杯級高比能負極,在空氣中很難穩定保存,要在實際應用,需解決金屬鋰的穩定性,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多種薄鋰負極制備策略,鋰銀合金厚度低至1微米的大面積鋰箔。直接刮涂法,將熔鋰澆鑄到碳納米管薄膜上,從而獲得超薄的Li-CNT膜。

  需要注意一點,金屬鋰負級穩定性差,固態電解質界面電阻大,行業內提出了“鋰合金化”“界面親潤”新策略,構筑了系列穩定的金屬鋰負級,優化固態界面結構。

  這種看法,將鋰金屬作為金屬看待,認為金屬必然存在疲勞效應。疲勞與鋰電池失效的關聯分為三種模式:

  ◎ 缺陷疲勞主導的失效,鋰金屬與固態電解質接觸不良時,初始缺陷會增加局部電流密度和應力集中,加速界面退化。

  ◎ 動力學疲勞主導的失效,在高電流密度下鋰離子擴散速度有限,導致鋰剝離過程中產生微孔并擴展,導致界面退化。

  ◎ 循環應力疲勞主導的失效,即使在低電流密度下,循環應力仍會導致金屬鋰疲勞最終引發界面退化。

  ● 微乳電解液實現金屬鋰電池“三高”

  難點在于界面結構難穩定,材料退化難控制。同步調控正極界面CEI和負極界面SEI 。挑戰正負極材料與電解液界面不穩定,易發生副反應。

  ◎ 策略:解耦CEI和SEI ,設計非均相微乳電解液,實現同步調控。通過溶解度篩選構筑微乳電解液,氟化溶劑形成不可溶核殼結構的微乳液。

  ◎ 高穩定:同時形成富含LiF的CEI和SEI層,大幅提升界面動態穩定性。

  ◎ 高安全:含F電解液具有阻燃特性,循環過程未觀察到氣體產生,針刺無壓降,不起火,呈現優異的安全性能。

  ● 高比能無負極金屬鋰電池

  行業內發明一種P區金屬添加劑,原位構筑人工SEI膜,提升界面穩定性和鋰離子快速輸送能力,獲得更高的循環和100%庫倫效率。

  ● 補鋰技術助力實現電池高比能

  行業內發現鋰箔預鋰損傷機制,粉化和死鋰導致鋰利用率低。電子轉移路徑的阻斷,導致鋰殘留和低鋰利用率,容量加速衰減。

  ● 自愈合界面調控實現高比能高安全

  挑戰聚合物電解質離子電導率低,固固界面阻抗大,影響界面鋰離子輸運,利用聚醚氨脂電解質中的二硫鍵和氫鍵自愈合,實現固態鋰金屬電池多界面自修復,提升界面相容性。

  ● 萘穿刺的聚合物復合集流體

  ◎ 挑戰:內短路是導致電池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 解決方案:提出第二可變形隔膜,抑制內短路的新思路,構筑金屬聚合物的復合集流體。

  ● 熱關斷智能電解液

  100攝氏度以上電解液分解成離子阻隔型SEI和CEI,關斷離子輸運。

  小結

  面向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和規模儲能的重大需求,發展高比能高安全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研究開發新型電池體系。

  ● 基礎研究:新機制:工業條件下電化學體系反應機制的新認知,如鋰疲勞、電解液。

  ● 新材料:復合集流體、熱關斷智能電解液、鋰合金負極;新策略:解耦精準設計,協同提升性能。

  ● 技術攻關:

  ◎ 高比能電池關鍵材料:電池固態化,界面兼容及自愈合。

  ◎ 電池超級快充技術:雜原子參雜石墨負極。

  ◎ 原位無損檢測技術:超聲成像分析、光纖監測。

  ● 重點突破:

  ◎ 復合電極材料:實現電池優異的綜合性能。

  ◎ 電池本征安全:實現電池高能量密度下的高安全。

  ◎ 智能電池體系:聲、光等傳感技術,實現電池信息融合。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