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比亞迪充電器公案”引發的電動車安全思考

時間:2013-10-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強大的品牌和產品面前,即使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更容易從問題中站起來。

比亞迪實在是有點倒霉,作為一家致力于研發、推廣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上市公司,因為一則電動汽車充電器的“公案”,其股價市值一天內蒸發了10億元。

2013年6月18日下午2時30分,比亞迪在香港運營的一輛電動的士發生充電器爆炸事故。

6月21日,比亞迪董事會發布了一則澄清公告:6月18日下午2時30分,于香港愛民飾停車場內用于車輛充電的比亞迪壁掛式充電盒出現部分熔化現象,正在充電的車輛更換其他充電盒完成充電后駛離,未造成其他損失。

比亞迪在澄清報告中解釋說,該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充電盒的供電部分接點接觸不良導致接點過熱,進而出現了部分熔化現象,與電動車設計、充電設施及充電程序無關。

即便事實如此,在一條負面新聞就可以使得一個上市公司長時間的努力瞬間付之東流的時代,比亞迪的損失不是通過一篇澄清報告和一兩句解釋就可以挽回的。

根據傳播學的概略理論,人們都是認知的“吝嗇鬼”。在處理復雜信息時,有限的能力迫使人們奉行“認知的經濟學”,即形成簡單化的思維模式。在瀏覽新聞時,人們傾向于將結論存儲起來。就像在很多讀過這則新聞的人中,比亞迪電動車會被概略成“起火、爆炸、不安全”,甚至相當一部分人會把電動車概略成“不安全的事物”。

顯然,這對電動車這個新生事物的發展來說,十分不妙。因為通過這種信息處理后,人們極有可能把電動車帶來的節能、環保、時尚等正能量扼殺在對事故的恐懼中。這不僅將延緩電動汽車私人推廣的腳步,且對全社會的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也無積極意義。

筆者認為,對大眾媒體和新媒體來說,應該給予那些具有正面意義的新生事物更客觀、更理性的報道。以比亞迪此次的事件為例,媒體至少應該在得到足夠證據和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再進行新聞報道或轉發,而不是用類似“電動車爆炸”這樣的標題來吸引人們的注意。

對國產電動車企業來說,除了每次事件后的澄清,能不能沉下心來把產品做得更可靠一點、更安全一點?新技術、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時間漫長的檢驗,企業應該通過嚴格的質量監控,把好每一道關口,真正把產品和品牌做起來,而不是遇到問題就氣急敗壞,怨天尤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強大的品牌和產品面前,即使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更容易從問題中站起來。就像豐田和大眾,即使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剎車門”和“DSG事件”,如今依然屹立不倒,深受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