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關部門要看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要明確未來汽車的研究方向,要從汽車動力燃料上下功夫,研究關鍵技術,包括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技術等,要以技術為核心,取得技術突破。汽車產業要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汽車生產研發經驗,強化節能技術與綠色環保技術的使用,重視開發和應用新能源,包括電能、太陽能燈,創新汽車核心部件研發和設計,提高我國汽車獨立生產能力,打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
一是實施強鏈補鏈行動。圍繞補短板、鍛長板,編制行動方案,從供需兩端發力,貫通技術攻關、平臺支撐、示范應用三個環節,優化使用環境,推動品牌向上,全面提升產業鏈競爭力。二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及全氣候適用等問題,發揮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支持開展技術攻關,加快車用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應用。三是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推動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換電模式等創新發展。四是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汽車產業實施技術路線圖,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開放代工生產,也要用好市場規則,推動提升產業集中度。同時要堅決遏制盲目投資現象,避免低效的重復建設。
核心閱讀 “十四五”期間面臨許多挑戰,但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機遇期。新能源車企更應把握時代機遇,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載體,加快推動電動化、智聯化、國際化、數字化、共享化,向移動價值創造者轉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未來如何應對市場增長的不確定性,繼續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安全、確保產業及企業健康發展、制定合理的中長期規劃等,已經成為業內的緊迫課題,需要汽車管理部門、行業、企業等共同應對。
要想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就要保證持續穩定的能源供應,要保證后備的資源充足,可以滿足汽車研發和生產的需要,要建立能源供應體系,建立統一的加氣站和充電站,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新能源汽車的保障與維護工作。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高新技術人才作為技術研發和生產效率提升的基礎,新能源汽車需要大批的優秀人才,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人才,保證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穩定發展,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提高汽車產業的創新效益,進而保障汽車產業的發展競爭力。
未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較量,不出意外會在中外汽車巨頭和科技巨頭之間展開,缺乏技術和資本支撐的中小乘用車企業,將難逃覆亡命運,現階段要么及時抓住機遇擴大規模壯大自己、要么及早轉型進入細分市場謀取一塊根據地、要么依附于巨頭求生存,別無他途。無論是智能化、自動化,還是規模價格之爭,無論是傳統豪車企業還是新造車勢力,對廣大中國普通老百姓而言,品質卓越可靠,價格經濟實惠,款型時尚大方,行駛安全穩定,這樣的品牌和企業才能百年長青,才能代表中國汽車產業。
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快速普及期后,將加速向中小城市滲透,今年二至六線城市的新能源市場就已經擁有比較快的增長速度了。其次,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定位仍處于紡錘形階段,要么就是以新勢力為首能比肩豪華車價格的車型,要么就是部分傳統車企推出的低價微型電動車,說明新能源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并即將進入快速成長時期。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