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北京雁棲湖,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員,乘坐北汽新能源汽車到此,參加首次G20科技創新部長會議。北汽新能源汽車站在世界舞臺上,面向全球貴賓展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魅力。其實,這并非北汽新能源首次服務國家級大型會議。在2014年APEC峰會和2015、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北汽新能源汽車作為官方指定用車為大會提供服務,其低碳環保的高品質獲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贊譽。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51.7萬輛和50.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比亞迪、吉利、北汽等企業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前10位。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已經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中國新能源汽車,正立足中國市場,提升技術水平,搭建服務體系,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形成領先優勢。
市場︰發展不可逆轉
如今,新能源汽車將代替傳統燃油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但時間回到8年前,也就是2009年,眾多車企還只是把發展電動車作為副業。就在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憑借著對新能源汽車的專注,北汽新能源贏得了發展時間和先機,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8年間取得快速發展。
談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北汽新能源汽車總經理助理、營銷支持部總監王水利為記者畫了一張發展路線圖。在發展階段軸上,他描出了兩個節點:2014年和2016年。“2014年之前,是示范階段,主要面向大客戶;2014年到2016年,是政策導向階段,通過國家政策引導行業發展;2017年開始,將進入市場導向階段,私人用戶將成為市場主力。”王水利介紹說。
“從技術上講,中國純電動汽車在全球是領先的。”王水利介紹,從技術發展路線看,國外主要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中國則以純電動為主。“當然,不管是插電式還是純電動,最后都將發展到‘零污染’的燃料電池階段。”王水利預計,到2030年,燃料電池電動車開始出現,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到汽車銷售總量的50%以上,而純電動汽車能占到新能源汽車銷量的70%。
“2016年是全球純電驅動轉型的標志性年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產品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全球純電驅動汽車的市場發展已不可逆轉,老牌技術強國正在進入轉型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作出這樣的總結。
產業:不做中國的特斯拉
“我們不想做中國的特斯拉,我們要做的是福特,我們看中的是大眾市場。”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說。
“說白了,特斯拉面向的是高端領域的小眾市場,而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多是面向大眾市場,我們做的是用戶需要的產品。”王水利解釋到,“節能環保,需要老百姓買得起”。
而比亞迪汽車總經理助理杜國忠認為,與特斯拉相比,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最主要的優勢還是技術。“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方面,比亞迪完全掌握了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特斯拉不一樣,它的很多材料需要向外界采購組裝。”
按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的說法,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已經走在了各國的前列,電池和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強,跨產業、跨學科協同創新的態勢正在形成。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舒適性,相比幾年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能夠滿足人們日常出行的需要,社會認可度明顯提高。具體而言,在動力電池和電機方面,福建的寧德時代、上海的精進電動,成為全球知名的乘用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充電樁建設上,2016年新建的公共充電樁達到10萬個以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建成了規模化的充電服務網絡;一些技術也取得進展,如深圳奧特迅公司開發了把智能充電模塊和監控系統集成在一起的矩陣式柔性充電堆,使同一充電站滿足從小型乘用車到大客車等各種車型不同功率車輛的充電需求,同時大幅降低充電設施建設成本。
競爭:打造領先優勢
近日,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4部委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新政,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2020年完全取消。
有行業人士稱,補貼政策淡出之時,就是國外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之日。第一電動網的肖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外老牌車企都有新能源汽車規劃,可能會在2020年中國補貼取消后,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外資企業蓄勢待發”,這是她通過長期研究新能源汽車領域做出的判斷。
“其實,通過短期補貼提升中國汽車競爭力,只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戰略。”肖瑩說,對于本土企業來講,這幾年是非常重要的時期。能否在補貼取消后獲得長足發展,關鍵看本土企業能否在技術上取得突破。“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的無非是政策、市場、資本和技術,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來講,市場、政策、資本都有了,關鍵就看人才和技術了。”
同樣,在王水利看來,掌握核心技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最關鍵的還是核心技術,北汽在‘五國七地’建立了研究院,就是想把歐美、日韓的優勢技術引進,取各方所長,掌握并應用起來;其次,要把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體系健全起來;第三,要把車聯網、物聯網等智能平臺體系搭建起來。如果把這3點做好,國外企業很難進來。”用他的話說,國內品牌還有5年時間,必須快速把企業壯大,把新能源汽車這盤“棋”做活,不僅在國內,還要走出去。
“中國純電動汽車在國際上還是領先的”,對于潛在的外資品牌競爭,王水利顯得非常自信,“只要我們能夠在這幾年搭建好完善的配套服務和平臺體系,就能形成領先優勢。外企進來能賣的是產品,而我們賣的是包括車、充電樁、停車場地、二手車回購、監控系統等一系列服務的方案,我們不怕外企進來。”王水利預測,未來的模式可能是外資企業利用本土企業已經搭建好的服務體系和平臺,委托國內企業銷售。
趨勢:深入生活應用
談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王水利向記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生活應用場景:輔助駕駛、自動感知、看電影、購物……新能源汽車將深入人們的生活,手機能實現的它都能實現,電腦能實現的它也能實現。“這就是智能化、網聯化。未來,純電動汽車的高智能、高互聯網化將非常普及。”
肖瑩告訴記者,國內一些新興造車企業,已經開始從智能網聯化角度造新能源汽車,這些新生造車力量,大概會在2018年之后實現量產車。
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正成為行業熱點。據鄭剛介紹,北汽新能源將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投入大量研發資金。“我們希望引入來自產業鏈的投資方,以求在未來的電動化與智能化方面取得更大進展。北汽新能源的目標是在未來3-5年電動汽車普及后,智能化成為賣點。”鄭剛說。
此外,王水利非常看好汽車共享模式。“目前,分時租賃的成本是出租車的1/2。通過汽車共享,不但能解決買車難題,還能提高汽車的利用率。”據他介紹,北汽新能源正在開發這一系統。
歐陽明高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很完整,標桿企業也都躋身世界前列。電動化和智能化這兩個優勢結合起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超越西方問題不大。“汽車這個行業天生是一個市場化、競爭性、國際化的市場,注定是一個英雄輩出的行業,只要我們遵從汽車產業發展規律,一定會有偉大的中國企業誕生。”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