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簡析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趨勢

時間:2015-12-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5年動力電池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新能源汽車不能及時放量。在“量產化”的框架下,傳統生產過程有著很大的瓶頸。

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零部件中,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也直接決定整車性能。2015年動力電池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新能源汽車不能及時放量。在“量產化”的框架下,傳統生產過程有著很大的瓶頸。比如對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要求高以及新工藝、新材料和加工設備的穩定性要求等。如今,信息驅動下產品制造的過程,體現出了智能制造的價值所在,即能夠科學的編排生產工序,提升生產率,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還可以調整資源使用,采用最節約能耗的方式解決量產的問題。

政策愈發清晰

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預計年增長150%—200%,銷量達到20—25萬輛,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2016年增速將保持在50%以上,達到35—40萬輛。

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成為制造強國,新能源汽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也明確了發展目標,2020年銷量突破100萬輛,2025年突破300萬輛。

自2014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成都、沈陽、山西、江西、武漢、海口相繼推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可以明確看出,新能源汽車已進入政策“蜜月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應用前景,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否實現商業化、市場化的關鍵。因此動力電池市場已然成為國內外企業競爭的核心領地。

參與愈發積極

繼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元年之后,今年又迎來了產銷2倍以上增長的最快發展年。如今資本進入動力鋰電池的數量和速度,可謂驚人。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半年以來,A股已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資建設新的鋰電池項目,投資總金額接近280億元。

截止今年10月,來自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增量投資達800億元,加上社會上其他企業的投資,預計2015年度動力鋰電池新增投資將突破千億。南京金龍、比亞迪、斯太爾、江淮、沃特瑪、力帆等一大批企業紛紛投身到了動力電池。不斷傳來的動力電池廠家大規模整合、擴產的消息,無一不清楚明白地顯示出動力電池行業強勁增長態勢。

僅今年10-11月期間,中天儲能、雄韜股份、猛獅科技、振華新能源、超威集團、恒宇新能源以億元為單位追加投資動力電池項目。而傳統汽車制造大佬級企業如大眾、寶馬、奔馳、通用、日產、豐田等也紛紛涉足動力電池開發研究。

需求愈發旺盛

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增長直接影響到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尤其動力電池的需求增長讓行業措手不及,產能不足現象凸顯,企業一哄而上,紛紛擴產增效。據業內專家分析,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發展快,使得動力電池整個產業鏈沒有反應過來。車企抱怨因電池產能不足致使電動車生產受到限制,電池企業也紛紛爆出產能吃緊,供不應求的消息。面對新一年對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布局,汽車廠商尋找能滿足產能需求的電池供應商是當務之急,然而對動力電池制商來講,如何提高產能是關鍵。產能的擴張對制造設備的需求要求很高,企業對智能自動化產線的需求也日漸高漲。

問題愈發凸顯

動力電池的產能不足和系統性安全兩方面直接困擾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一方面;整車企業因電池供應緊張致使大量訂單積壓,因為拿不到電池而無法順利交付。電池生產商雖訂單飽滿,但產能不能釋放而直接制約企業發展。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也反映稱:“由于怕電池短缺影響新車交付,現在我們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只要有電池,就要,電池廠家只要是生產了,就用,已經到了“來者不拒”的地步。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是說電動汽車的安全完全取決于電池,但電池做不好,就會對對整車系統性安全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自動化是王道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鋰電行業的持續向好,動力電池及生產設備需求有望得到爆發式的增長。國內幾大動力電池廠商包括比亞迪、ATL、中航鋰電、國軒、沃特瑪等均在擴廠中,外資主要廠商也相繼在國內建廠,這些投資項目將直接帶動設備需求。隨著大量訂單接踵而來,各大廠商已將問題重心從“如何大批量銷售”轉移到“如何高效率生產”上來,投資智能自動化產線作為王道策略,已成為一些大企業決策層的共識。

革新勢在必行

外資企業來勢兇猛。為了在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搶占先機,三星SDI率先在中國建成了專門生產汽車動力電池的工廠,西安工廠擁有年產4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的最尖端生產線,生產線涵蓋了生產汽車動力電池單元與模塊的全工藝流程。如此大規模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底氣就是來自于先進的制造工藝及設備。所以,國內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只有加快提升整體制造工藝水平才能參與國內國際競爭。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源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