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特斯拉攜手Mobileye制造無人駕駛汽車

時間:2014-04-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去年7月,特斯拉公司與以色列駕駛員輔助系統制造公司Mobileye宣布合作,共同制造首輛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

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可能很快就將在以色列測試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特斯拉公司去年7月與以色列駕駛員輔助系統制造公司Mobileye宣布合作,共同制造首輛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與以往借助衛星定位的無人駕駛汽車概念不同,特斯拉無人駕駛電動汽車采用Mobileye公司開發的機器人程序控制系統。一旦機器人系統被廣泛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將對機器人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特斯拉布局無人駕駛瞄上機器人

繼谷歌之后,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也開始布局無人駕駛汽車。據報道,去年5月,特斯拉CEO艾倫·穆斯克曾透露,盡管不能完全替代有人駕駛,但無人駕駛技術是汽車合乎邏輯的發展方向。為此,公司正同谷歌公司對話,考慮將谷歌的無人駕駛或自動駕駛技術用于旗下車型。不過,穆斯克指出,由于谷歌無人駕駛技術基于傳感器系統,其造價過于昂貴,目前還不能投入到實用,因此,特斯拉正打算自己開發一套基于攝像頭技術的廉價系統。

去年7月,特斯拉公司與以色列駕駛員輔助系統制造公司Mobileye宣布合作,共同制造首輛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據了解,與以往借助衛星定位的無人駕駛汽車概念有很大不同,Mobileye公司開發的是一套機器人程序控制系統,它可以讓駕駛員在做其他事情時,不影響車輛運行。此外,特斯拉還在官網上發布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控制工程師”招聘啟事,表明其將在未來產品中加強自動化領域的研究。

而根據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計劃,特斯拉將在2016年向市場推出半自動或自動駕駛儀技術。市場推測,該技術將配備在特斯拉的ModelS、ModelX或ModelE型電動汽車上。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12項可能改變生活、企業與全球經濟的顛覆性科技中,無人駕駛汽車位列第六,排在下一代基因組學和3D打印之前。原因在于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解決酒后駕車、開車打電話以及殘疾人開車等問題,除了方便外,還可避免嚴重交通意外發生,可拯救3萬至15萬人的性命。

在中國,2011年紅旗HQ3無人駕駛汽車在京珠高速公路上行駛了286公里;2012年年底,無人駕駛的途勝也完成了京津間的高速公路測試。有業內專家預測,到2020年,駕駛員將不必再為汽車追尾而煩惱,無人駕駛汽車將通過自身的雷達系統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如果與前車距離過近,汽車將會自動剎車。到2030年,駕駛員基本上可以在較復雜路況下只控制方向盤或只踩油門和剎車了,因為半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大多數車輛上得到應用,那時汽車會自動設置路線或自動進行油門和剎車的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稱,我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2015年將測試從北京行駛到深圳。

鑒于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安全便捷要求的提高,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前景無疑是巨大的。麥肯錫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產值。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無人駕駛是汽車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但要在2025年達到產業化還太樂觀,目前無人駕駛技術仍處在實驗室階段,上路前的諸多瓶頸恐怕五到十年難以解決。

2014年中國機器人市場世界第一

特斯拉電動汽車呼之欲出,令機器人產業再次獲得市場關注。一旦機器人系統被廣泛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將對機器人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2005-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而同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高達25%。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現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30多萬元,中國對應的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接近380億元,算上系統的話,對應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140億元(按照系統規模是本體3倍測算)。

實際上,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我國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實現突破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00億元,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發展方向的明確也使得各項補貼政策逐步落實。隨著更多的投資與補貼逐步落實,將會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另外,工信部于去年12月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稱,將從五方面予以推進,包括加強統籌協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財稅政策支持,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以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

在歐美和日本,機器人已經從產業發展階段進入了智能化發展階段,機器人的操控越來越簡單,不需要人示教甚至不需要高級技術人員來操作即可完成。雖然整體上中國的機器人行業還處于產業培育階段,但近幾年已明顯開始發力,尤其是在最薄弱的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刺激下,工業機器人將在中國市場充分享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紅利。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拐點將至,產業升級的機遇將催生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爆發。預計未來五年,國內機器人行業將高速發展,特斯拉與機器人的結合也將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速。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