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訊 又一國產機器人廠商斬獲大額訂單。
昨晚,優必選宣布,獲得國內知名企業2.5億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采購合同,該合同以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具備自主熱插拔換電系統)為主,將在今年內啟動該合同交付。
據優必選統計,剔除天工行者,目前公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已獲得近4億元合同。天工行者是今年3月優必選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推出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截至今年7月,優必選天工行者在手訂單已達百臺,預計今年將交付超過300臺。
在近日召開的財報電話會上,優必選方面預計今年將交付500臺以上的工業人形機器人,全年產能將達到1000臺。
隨著人形機器人邁入規模化商用時代,越來越多的廠商披露其訂單情況:
8月20日,天太機器人發布消息,與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未來數據科技、港仔機器人集團等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簽署全球首個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10000臺訂單。
8月11日,智元機器人表示與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數千萬元標的的項目合作,近百臺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今年7月,其與宇樹科技共同中標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總標包1.24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今年以來智元機器人中標9個項目,宇樹科技中標68個項目,優必選中標16個項目。中標數量接近或超過去年全年水平。開源證券6月研報曾指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正式開啟,訂單浪潮正在倒逼產業擴大產能,交付能力成為企業爭奪訂單的關鍵,供應鏈成為制約產能的核心瓶頸。
華泰證券則認為,產業初期交付訂單數并非關鍵指標,核心仍在于能否初步形成正確模型范式和數據飛輪。中國制造業企業大規模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有望帶來硬件成本非線性下降,硬件的卡點或不是核心難題,更重要的在于AI賦能下的機器人大模型創新,即通過實現智能泛化進一步打開市場需求,最終落地空間較大的ToC市場。
基于此趨勢,上述機構指出,當前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一方面開始落地VLA大模型,另一方面已經在一些對精度和作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的工業廠家做探索,進行真實數據的采集和模型的訓練。
方正證券表示,當前人形機器人訂單從教育科研延伸到工業制造、商業運營、政企服務,體現有更多應用場景在試驗機器人部署的可能性。從投資層面來看,國金證券建議關注新技術迭代及零部件門票行情,預計供應鏈將重新啟動,下半年各環節定點將陸續落地,包括:觸覺傳感器、諧波減速器、擺線針輪、高功率密度電機、peek以及粉末冶金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