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將迎來海相油氣發現高峰期

時間:2011-10-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半個世紀以來,在陸相生油理論指導下,我國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遼河、中原等大油田。

       半個世紀以來,在陸相生油理論指導下,我國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遼河、中原等大油田。陸相生油理論為我國油氣資源開發作出巨大貢獻,奠定了我國油氣工業的基礎,稱得上是我國石油工業的第一次創業。但這一理論也造成了我國油氣勘探上的思想禁錮和認識誤區——我國一直在陸相地層里找油,甚至還把陸相找油的方法和思路應用于海相地層勘探,這顯然與我國實際地質狀況不適應。

       在世界范圍內,海相地層是油氣資源勘探的一個重要領域。世界大油氣田在海相碳酸鹽巖地層中的油氣探明儲量占60%。而我國海相地層展布范圍廣,海相地層面積超過455萬平方公里,其中陸上海相盆地28個,面積330萬平方公里;海域海相盆地22個,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我國中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廣泛分布,其中有機質生烴條件比湖泊、河流、沼澤等陸相沉積優越。古生代海相地層遭受中生代多期造山運動的擠壓改造,破壞了部分油氣藏,但肯定會有殘留盆地或未受破壞部分,這些“海相殘留盆地”仍存有大量油氣資源。

      我國油氣行業第一次創業集中于大陸構造格架“三橫、兩豎、兩個三角”中間的新生代陸相沉積盆地,而第二次創業,就要在這些新生代沉積盆地的下面來找,而前新生代海相殘留盆地,是今后找油的方向。

      崇山峻嶺覆蓋下,埋深超過5000米的海相碳酸鹽巖地層,還有油氣勘探的潛力嗎?怎樣尋找蘊藏其中的油氣資源?我國地質工作者完成了重大科研課題——“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氣田的發現”,并通過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和勘探實踐,破解了我國海相油氣勘探這一世界級難題。

      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普光氣田發現的理論和技術成果,帶動了四川盆地海相深層天然氣儲量迅速增長,并推動南方海相乃至我國海相油氣勘探的快速發展。應用“多元生烴”、“三元控儲”和“復合控藏”等系列海相油氣勘探新理論以及復雜山地深層碳酸鹽巖儲層預測技術,在探明普光氣田的同時,我國還在塔里木,鄂爾多斯乃至川東北地區發現多個預計探明儲量過千億立方米的含氣構造。這意味著在我國廣大的海相領域,還會有更多油氣發現。一系列海相大氣田的發現說明,我國海相勘探理論和實踐獲得重大突破,我國已進入海相油氣田發現的高峰期。

      南方海相油氣研究和勘探工作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區域約束局部。在具體的油氣地質和成藏規律研究中,先要摸清盆地形成、演化歷史、地質特征和油氣成藏規律,然后利用研究成果來指導油氣田的勘探開發。二是深部制約淺部。地質研究證實,淺部含油氣構造的形成與展布受深部含油氣構造的影響,所以在海相油氣勘探研究過程中,必須先把盆地和沉積規律摸清楚,然后用深部的規律性認識來指導淺部的勘探開發。

      海相勘探是世界級難題,普光氣田的發現說明我國的勘探理論和技術方法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前新生代海相殘留盆地地質理論的建立,為我國油氣勘探開拓了一個廣闊的領域。在勘探上,我國有先進的技術,關鍵是要解決對南方勘探的適應性問題。國有油氣企業要根據南方各地區的實際問題,例如山地勘探、復雜構造等,有針對性地應用所掌握的先進技術,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和發展,形成適合南方海相勘探實際需要的特色技術和方法;要大力發展海相油氣地質理論,力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球物理核心技術、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和勘探技術,提升我國在海相油氣資源勘探領域的競爭力。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