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8月1日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昨天也沒有相關政策的具體頒布與實施,本次新能源發展規劃的延期或許與相關部委就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相關細則未能達成一致有關。
分析認為此次規劃未能達成一致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各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和產業政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得近期頒布的規劃很難實施,處于尷尬的地步。2010年下半年,華東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相繼發布了未來3-5年各自的新能源汽車戰略發展規劃目標。遠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市場前景非常樂觀。不過,按照目前華東三省市已經施行的鼓勵政策以及核心技術和配套工程的進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普遍面臨不達預期的尷尬。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瓶頸主要在技術和成本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所提出未來發展的目標是:到2015年,突破23個重點技術方向,在30個以上城市進行規模化示范推廣,5個以上城市進行新型商業化模式試點應用,電動汽車保有量達100萬輛,產值預期超過1000億元。同時,《規劃》要求發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在重點發展技術方面,科技部將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整車集成技術和公共平臺技術的研究與攻關。
不過據了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日前已內部下發,預計將于8月底、9月初正式公布。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從發展規劃、消費補貼、稅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購、標準制定等方面,構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