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協議,雙方將基于巴斯夫遍布全球的生產網絡,在先進及創新正極活性材料(CAM)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旨在整合全球新能源產業鏈資源,共同推動技術突破。
巴斯夫電池材料事業部總裁表示,合作將利用其多元化本地化產能,助力寧德時代全球業務發展。對巴斯夫而言,與寧德時代的戰略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專業積累并強化全球市場地位。
市場認為,該合作標志著寧德時代將巴斯夫確立為其核心供應商,雙方的戰略協同點在于巴斯夫在歐洲及東南亞(此前布局)的工廠布局,與寧德時代加速推進的海外本地化生產戰略高度契合。
目前,寧德時代已在海外布局多個電池工廠,其中包括,德國、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印尼。與此同時,巴斯夫也在歐洲、中國、印尼(暫停)等地積極布局上游工廠。
資料顯示,當前,巴斯夫正在深耕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并積極拓展鈉電、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領域,與寧德時代形成了深度的戰略協同。
巴斯夫的電池材料業務戰略聚焦三大關鍵領域:一是優先開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LiB)正極活性材料(Cathode Active Materials,CAM);二是投資研發,探索具有行業革新潛力的正極活性材料及工藝解決方案;三是致力于開發鋰離子電池(LiB)回收的先進解決方案。
在鈷酸鋰材料方面,巴斯夫杉杉通過首創的原位摻雜技術,有效解決了鈷酸鋰在高電壓下結構塌陷的難題,并率先在業內推出了 4.45V 鈷酸鋰。目前,巴斯夫杉杉已實現 4.5V 高能量密度型及 4.5V 倍率型鈷酸鋰的量產,且 4.53V 鈷酸鋰材料已在多家客戶完成中試認證,預計 2026 年將實現批量生產。
巴斯夫杉杉還在積極開展新型鈷酸鋰開發,希望突破傳統鈷酸鋰結構在 4.6V 下的使用瓶頸,同時積極布局超高鎳材料,致力于為 AI 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領域,巴斯夫杉杉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司開發出適用于富鎳固態電池的三元材料,攻克了正極材料與電解質界面不穩定性的技術難題,相關產品預計今年將投入量產。
巴斯夫推出的鈉電池材料產品體系,首款產品已通過儲能電池中試驗證。
在市場應用方面,巴斯夫杉杉的電池材料已廣泛進入亞太、北美、歐洲、印度、東南亞等全球主要電動汽車市場,提供長續航、高安全、快充性能的解決方案。
在電池材料回收領域,巴斯夫在德國施瓦茨海德建成電池 Black Mass 工廠,該工廠于 2025 年 6 月正式投運,年處理能力達 1.5 萬噸,相當于 4 萬塊電動汽車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