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常被稱為世界工廠。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數千家工廠擁有數百萬員工,在全球范圍內涌入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玩具,服裝等等由中國制造的全球品牌。但這個繁榮地現象目前正在發生變化。一些工廠已搬遷到中國其他地區,因為那里的人力工資略低。還有另一個重大變化:成千上萬的人正在研究自動化,如何實現工廠自動化改造?一天24小時,不停歇地進行生產,這是目前許多工廠自動化改造者地迫切需求。
以國內一家生產卡車和集裝箱車軸的中國公司為例。公司在進行大規模擴張。而每個新工廠的特點是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和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手。“我們希望以聰明的方式使用人,”工廠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成為卡車車軸生產領域的世界領先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車軸,以及為您提供最佳和最穩定質量的機器。”該公司地的車軸出口在美國并行駛在各大洲的公路上。
這樣大規模地改造其實歸咎于“中國制造2025”地推動,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提出了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簡而言之,在2025年,中國必須更少地依賴外國公司和技術,并且可以通過廣泛的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使用與世界其他地區有效競爭。
在集中管理的經濟中,這意味著巨大的投資。在電動汽車行業,能源行業,制藥行業和許多其他工廠。2013年,中國每10,000名員工中就有25個機器人。三年后,有68個。相比在韓國,新加坡,德國和美國,機器人的數量相比要高出許多倍,但中國的增長速度卻很快。
近年來,中國的工資急劇上升。2016年,工廠工人平均每小時花費3.60美元。這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員工,但已經是印度工人成本的五倍。
因此,中國與低工資國家競爭變得越來越困難。紡織工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墨西哥或巴西。
由于多年的獨生子女政治,越來越少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預計到2050年,將有大約2億人無法工作。因此,用更少的人賺更多錢的需求是巨大的。
世界其他國家以復雜的心情看待中國的增長野心。特別是在美國,正在關注中國制造2025戰略。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說法,中國不僅犯有不公平的交易行為和盜竊知識產權,而且還通過巨額補貼來支持自己的行業。要說“中國制造2025”能威脅美國等西方國家,表面上看是欲加之罪。就連西方的法律事務專家都承認,中國想讓經濟更具創新性開發高技術,根本就沒錯。此外中國政府已經澄清,“中國制造2025”嚴格遵循WTO規則,是一個開放、非強制型的指導意見而已。英國衛報也認為,“中國制造2025”實施起來并不容易,高技術發展不會一帆風順。
國外甚至做了一張有意思的圖片,標明了中國制造2025對西方國家的沖擊力。從“爆炸”威力上看,幾乎所有西方工業國家都受到波及,而像韓國、德國幾乎就在爆心之中。即便有了中國制造2025,中國的技術也不會是世界最頂尖的,但綜合性價比來看,將會對整個發展中國家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有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實際是一種行動引領,即號召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實施關稅壁壘。但由于特朗普屬于胡亂出拳,在針對中國實施貿易戰的同時,也對其他西方國家進行貿易訛詐,因此這個美國統一戰線無法形成。但同時我們要認識到,中國制造2025在未來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多的阻力和壓力,而西方也不會靜坐看著別人超過自己。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