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榮譽積淀,讓這個民族擁有太多的光環與由內而生的自豪感。是的,甚至是今天,中國憑借著優渥的地理優勢、人才聚集、歷史文化、科技資源正牢牢占據著國際上獨特的話語主導權。然而,“滾滾紅塵”,在物欲縱橫的當下,在日益崛起的儀器領域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深思和反省的時刻。
那些無比煎熬的霧霾歲月,有人選擇“弄虛作假”,用棉花堵住良心,主觀導致錯誤監測數據的呈現;那些我們安全健康的美味佳肴,背后揮之不去的是調料、地溝油造假,食品抽檢是否發揮了監管職能;曾幾何時,實驗室試劑也在“偷梁換柱”。第三方檢測、環境監測、食品檢測、藥物檢測、無損檢測各個應用領域又怎能與龐大的造假“江湖”脫得了干系。
以近期炒的沸沸揚揚的論文造假為例,第三方檢測機構可謂默默地發揮著助推作用。除過中國品牌維護、知識產權意識的覺醒以及壯大,專利保護的愈演愈烈,我國科技水平的突飛猛進,也體現在中國論文被引用次數的大幅上升,隨之而來的是,國際論文被撤稿也在逐年增加,凸顯出隨論文發表數量“水漲船高”之勢。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因“同行評議造假”等問題被集中撤稿,目前已經有了最新進展。107篇論文中,需要關注的是,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
眾所周知,醫學領域權威性的論文發表直接對我國醫學領域研究、臨床、醫藥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將直接受益龐大的醫學產業鏈。基因測序、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分子診斷等臨床檢驗儀器、生命科學產業均是息息相關。
堪稱是史上最嚴107撤稿處理方案,直接取消對論文研究項目負責人的晉升、獎勵以及院士候選,我們需要反思的不僅是,推動大學、科研機構等建立完善的學術管理制度,對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加強審核和學術把關;更是要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職稱改革。將改革利劍貫穿始終,巨大的生物醫療產業呼吁需要第三方監測的健康護航。
誠然,在中國,談及中國的假貨,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假冒LV手袋、勞力士手表、盜版DVD、服裝、食品等,以此類推,清晰地是假冒試劑、藥制品等并不是在繁華的公開市場中單獨出售的,而是通過復雜的網站銷售,與真貨混合。并因此讓監管部門一度頭疼,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儀器產業又何嘗不是。
源于指數般暴增的市場利潤需求,技術抄襲、產品復制,部分產品質量不憂、產品穩定性、精確性屢屢被“多次質問、屢屢拷問”。第三方檢測市場中,尾氣檢測造假、大氣監測造假等不計其數;儀器采購中,上海一家造假窩點600多臺假冒的水質分析儀,案值5000多萬元,銷量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單位,水質分析儀竟全是自己拼裝。盡管價格不菲,在市場上卻供不應求。一些單位重金采購的儀器,卻有可能是冒牌貨!一時間重重打擊著儀器采購市場的規范運營。
業精于勤,信源于城。以鏡為鑒正心修身,發現問題只是最簡單的一步。如何精準對癥下藥?如何心安理得的去開拓市場?如何力保“質造”強國成為現實?深耕儀器產業鏈的每一個參與者,自重、自覺、自制可以成就自己,同樣可以成就偉大的儀器事業。
打造科技強國,需要國之重器的用心“付出”。尤其在全球競爭如此險峻的當下,國產儀器前行步履維艱。一方面,國際先進、高端技術在絕大多數領域遙遙領先,國產儀器還普遍在低端化產業掙扎,徘徊,迷茫;另一方面,產業同質化市場競爭逐日凸顯,如何在市場中夾縫生存,揚帆遠航,如何打造獨具一格的核心競爭力與品牌實力,儀器品牌需要做的還太多,真真切切容不得一絲“造假”。
更多資訊請關注儀器儀表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