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后核電時代”核去何從:日本糾結 大國們“欲罷不能”

時間:2012-03-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時隔一年,中國人似乎已淡忘了去年這個季節里瘋狂的“搶鹽潮”。而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悲劇和恐慌,卻已永遠改變了世界在核電時代的安穩心態。

  時隔一年,中國人似乎已淡忘了去年這個季節里瘋狂的“搶鹽潮”。而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悲劇和恐慌,卻已永遠改變了世界在核電時代的安穩心態。

  日本共同社在災后調查顯示,要求“必須減少核電”和“直接廢止”的日本人合計達46.7%,“增設核電”和“維持現狀”的占46.5%.

  盡管經歷大災,人類依然爭執不下。

  為是否棄核而糾結著的日本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兩個月,一部原本注定默默無聞的電影在日本全國上映。持續多日,觀者排起了長隊。

  它叫《100000年后的安全》,影片拍攝者首次潛入芬蘭正在建設的核廢料工廠,拍攝了500米深的巨大“地下城”。

  “這部電影原本打算秋天公映,但是福島核電站的污染事故愈演愈烈,迫切需要核電相關知識的人也因此劇增。于是,就提前緊急發布了。”制作公司代表淺井隆說。

  今年3月,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表報告稱,如果日方能夠按照國際標準強化海嘯安全對策,福島核電站事故本可避免。

  淺井的這段話很能代表普通人的心聲。“如果人類能完全控制核電,也能安全處理高輻射廢料,核電當然可以有。但現狀卻是,人類做不到!那就必須考慮節電和替代能源了。”

  在去年3月之前,日本大約25%的供電依靠核能。受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日本54座核電站將在今年5月全部停機,其中福島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的17座核電站已經全部停運。

  “我個人贊成廢除核電,但是即使現在想廢核,是不是也太晚了?”日本青年杉田對《青年參考》記者說。

  “日本應該是世界上最了解核放射恐怖的國家了,但還是一直追求眼前的經濟增長,選擇了核能。不算大的國土上,核電站卻有50個之多,這種比例難道不是不正常嗎?已經回不了頭了吧。”杉田說。

  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近日則對媒體表示,福島核事故的調查還在進行中。“日本失去了四分之一的發電能力。如何彌補這25%的發電能力,是日本現在面臨的課題。”

  棄核轉而“捕風”的歐羅巴人

  福島核事故后,最搶眼的當屬德國人。在全世界的懷疑聲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干脆地舉起了“放棄核電”的大旗。

  她宣布,德國的核電站原則上都將于2021年前關閉,只有其中3座可能將在新能源無法滿足用電需求的情況下“超期服役”一年。

  棄核大旗的背后,是“捕風”和“捉住陽光”的計劃。

  到2012年,德國將投入330億至400億歐元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據德國能源和水利協會的2009年調查結果顯示,可再生能源中居首位的是風力發電,其后依次為生物質能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垃圾發電。

  德國政府對風能的補貼支持,早在20多年前。有的地方政府對安裝風力渦輪機的補貼高達總投資的30%.截至2010年底,德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為2721.5萬千瓦,風電占德國用電總量的7.5%,風力裝機容量占世界總能力的1/3.

  他們計劃在2022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翻倍,達到35%左右,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宏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德國環境部長諾貝特。羅特根曾向外界宣布:“到2050年德國的能源消耗幾乎可以全部來自可再生能源。”

  對核電“欲罷不能”的大國們

  與德國相反,很多國家沒有把未來的信心放在可持續能源工業。

  近日調查顯示,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一年后,仍有57%的美國人支持發展核能。

  “英國沒必要減少核電站的運行數量,因為日本的設計與英國很不一樣。”這是福島事故發生后,英國核安全首席監察員邁克。韋特曼赴日考察的報告。但報告稱,希望對核電站的備用電力設施、通風程序以及電廠布局進行檢查。

  韋特曼否認自己是迫于政治壓力而支持核電:“我們是獨立的,不是政府的贊助下運作……我們將責任交給核電業。核電站必須按照我們的要求作出保證,否則將不能運營。”

  由于老一代核電站已經關停,為保證電力供應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英國正在興建一批新的核電站,這些項目由法國電力公司等機構承包。

  英國核電工人聯盟表示,中期報告為新建核電站的快速發展亮起了綠燈。英國能源大臣休恩明確希望,未來核電站也能成為“低碳能源的一部分”。

  中國的核電發展也因為福島核電站事故而暫時止步。去年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的第六天,溫家寶總理表示立即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檢;立即停建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核電站。

  而在2011年末,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透露,2012年3月后,核電有可能步入恢復發展的軌道,“中國未來將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市場”。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