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發電行業,特別是火力發電行業,用“舉步維艱,如履薄冰”八個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近幾年,在發電裝機容量不斷擴張的同時,企業卻出現大面積虧損,發電企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截至2010年底,五大發電集團的負債總額達17502.49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6.03%,已經超過國家確認的紅線。資不抵債,如果不是背靠強大的央企集團,其生產經營早已難以為繼。
為什么發電行業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老虎”一下子變成了今天的“煤孫子”?在這近十年里,煤價從每噸100多元飆升到近1000元,翻倍地增長,而發電廠上網電價僅從每千瓦時0.20元左右上升到0.40元左右,增長僅一翻,價格增長嚴重失衡?,F在的火力發電廠,光燃料成本就占去了70%左右,廠長們、總經理們,一年四季在圍著煤轉,在為電煤發愁。
電力體制改革的方向、方案是無可非議的,問題在于改革不徹底,廠網分開了,競爭形成了,市場定價、競價上網卻沒了下文。改革畏首畏尾,停滯不前,將整個行業吊在了半空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使整個行業發展嚴重滯后于其他行業的發展。
國電安順發電有限公司現有4臺30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4臺機組是當時30萬機組興盛初期的產物,性能相對落后。近十年來,公司每年從牙縫里拼命擠出資金,加大技改投入,竭力挖潛增效,供電煤耗從最初的370多克千瓦時下降到現在的342克千瓦時,廠用電率也是逐年下降,各項經濟指標不斷得到優化,而利潤卻逐年萎縮,從最初的一、兩個億降到現在的幾千萬,而且,若除去綜合產業帶來的利潤,發電主業利潤幾乎為零或為負。
事實充分證明,火力發電企業的虧損在于外部因素,若不從根本上改善火力發電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火力發電行業將很難走出困境。大家應該明白,在外部環境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沒有一定資金的支持,內部挖潛增效、技術改造、開拓創新也都將受到很大的局限。應該說,這近十年,火力發電行業的廣大干部員工是站在政治的高度為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是吃了好大的苦、受了很多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