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內蒙古草原天氣漸涼。從中國“稀土之都”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向南蜿蜒的公路上,星星點點分布著滿載黑色礦石的重型卡車。
“許多重卡說裝載的是鐵礦石,其實是偷運稀土”,一位稀土行業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包鋼的稀土運輸以鐵路運輸為主,在今年稀土整頓之初,這里一度出現幾百輛偷運卡車排成長龍的壯觀場面。
雖然經過多次整治,稀土偷運的情況已經沒有那么猖獗,然而,據當地人士估計,這條路上每天偷運稀土的數量仍可達數千噸。
今年5月,緊隨國務院下發的稀土行業整頓意見,內蒙古自治區也下發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淘汰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要求,內蒙將對35家稀土企業開展整合、關停、補償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關停的檢查驗收總結工作;而惟一的整合主體,是包鋼集團麾下的包鋼稀土(600111.SH)。
《方案》掀起了史無前例的嚴厲調控熱潮。斷原料、斷電、吊銷工商執照,是此輪稀土整合中的幾大“殺手锏”。
“《方案》中要求實施的斷電、吊銷工商執照等關停措施均未能得到執行。”包頭達茂稀土有限公司(下稱“達茂稀土”)董事長喬桉告訴筆者,在礦石原料方面,盡管包鋼集團早已對被要求關停企業停止了原料供應,但實際上卻難以形成有效控制。列入關停名單中的包頭多家稀土公司,都在依靠“剩余原材料”維持運行。
貌似雷厲風行的《方案》,短期便陷入尷尬:部分被列入關停的企業,目前已經局部恢復生產。
急火煮米
今年5月12日,內蒙古稀土行業迎來一場“地震”。
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當日下發的《方案》,要求5月底完成對35家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整合、關停、補償工作,6月底完成整合關停的檢查驗收總結工作。
歷史上,這些分布在呼市、包頭、巴彥淖爾三地市的35家企業,全部依靠來自包鋼集團的稀土礦石,從事冶煉分離業務。
按照《方案》,包鋼稀土(600111.SH)將控股擁有自治區級以上投資主管部門立項審批文件的4家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由盟市、旗縣立項審批的22家稀土企業,則由包鋼出資,自治區統籌分配到所在盟市給予補償關閉;其余9家“沒有立項審批文件或投資主管部門立項審批文件”的稀土企業,則直接淘汰關停、不予補償。
最終,北方輕稀土將最終形成包鋼統一開采、選礦、冶煉分離、經營的壟斷格局。
業界評說,內蒙古稀土關停方案史無前例地嚴厲:包鋼集團會首先停止供應31家關停企業的稀土原料,工商部門吊銷或變更營業執照;供電部門將對這些企業拉閘停電。
主管部門相信,三管齊下后,諸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絕無活路。
“我們公司在接到補償關閉通知的第二天就被掐了電。”達茂稀土董事長喬桉對這輪整頓的正當性充滿了懷疑,“35家企業都是合法企業”。達茂稀土甚至還是包頭市的第二大民營稀土分離企業。
今年8月8日,工信部等六部委助力內蒙稀土整合,聯合發布了《六部門發通知開展全國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稱將對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無計劃、超計劃生產、收購和銷售非法開采稀土礦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補償爭議
達茂稀土成立于1988年,目前年產值達到1.6億元,擁有500多名職工,其中70%以上是當地蒙古族棄牧牧民和本地居民。
“停電、關閉的消息傳開后,如同捅了馬蜂窩”,喬桉稱。
達茂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旗長告訴筆者,達茂旗黨委當時召開緊急會議,一面要求企業務必安撫、控制好職工情緒;一面商討企業停電關閉問題。最終,達茂旗黨委直接向包頭市委書記郭啟俊請示。
郭啟俊最后指示“立即恢復企業供電,平穩職工情緒”,并親自給包鋼集團董事長周秉利去電,要求恢復給達茂稀土供礦。
喬桉告訴筆者,后來企業很快恢復了供電;但包鋼卻始終未恢復稀土礦石供應,達茂稀土只能利用剩余的尾礦礦泥維持生產,“但這畢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喬桉最無法理解的是《方案》中的補償價格。關停達茂稀土,企業只能得到1410萬元的補償,“連支付職工離職補償都不夠”。另外,企業尚有5000余萬銀行貸款等待償還。而股東、供貨商的利益損失如何補償,在《方案》中完全沒有提及。
根據筆者調查,22家補償關閉的企業高管,大多認為補償標準低得出奇,“補償額不到資產的1/10”。
而包頭市福生稀土冶煉廠等9家企業,屬于“沒有立項審批文件或投資主管部門立項審批文件”的稀土企業,將直接關停、不予補償。對于這9家企業而言,將基本上是“血本無歸”的結局。
筆者在包頭經信委了解到,諸多地方干部并不認為這9家企業的審批手續有何不妥:稀土的諸多行業法規是次第出臺的,而一些稀土企業的歷史則早于這些法規,“他們都是合法納稅戶”。
在整合開始不久后的5月31日,包頭市經信委成立了“維穩工作領導小組”,該委副主任孫連坤專門負責稀土企業維穩工作。
包頭市經信委副主任馬永立表示,目前之所以未按《方案》對所有要求關停的企業實施停電和吊銷工商執照等強制措施,“主要還是從整個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
偷運難止
喬桉向筆者明確表示,包鋼集團停供原料后,庫存的稀土礦石以及尾礦礦泥,尚能支持企業運轉幾個月。如果企業的切實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將不得不購買非法偷運的礦石,以維持生產、避免職工下崗。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喜平告訴筆者,此輪稀土整合,只對正規稀土企業提出了整合、關停要求;而對那些證照不全、甚至連名稱都沒有的地下稀土企業,卻沒有什么打擊措施。
福生稀土的總經理王智明亦稱,由于包鋼對稀土原料的沿途運輸監管不嚴,那些私運原料的司機,只需要在沿途檢查站交納數額不等的“罰款”,就可順利放行。
9月25日下午,筆者在白云鄂博稀土礦區通往包頭市區的公路沿線看到,僅一小時,就有數十輛滿載稀土礦石的重卡,輕而易舉通過西河附近的一家檢查站,向市區方向駛去。
為筆者帶路的當地向導稱,包鋼集團自需的稀土礦石都是通過鐵路運輸;而這些重卡,都是私下偷運礦石、賣給包頭東河區和石拐區的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甚至長途販運至山西、甘肅、河南等地,“晚上偷運稀土礦石的卡車還要多”。
一個當地人人皆知的秘密是:白云鄂博礦區鐵礦、稀土共生——許多稀土礦石,都是打著運輸鐵礦石的名義被偷運出去。
達茂稀土的喬桉對筆者說:“我們這些正規企業一個個被整合、關閉;那些連名字都沒有的‘李鬼’卻還在肆無忌憚生產,真是令人痛心”。
一些被訪的稀土冶煉分離公司私下告訴筆者,他們已開始購買偷運的礦石和地下黑工廠加工好的稀土精粉。
僵局待解
截至目前,《方案》的實施已經陷入僵局。
一方面是諸多企業的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造成社會不安定隱患,包頭市政府、市經信委難以深入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被要求關停的稀土企業不知所措,少數企業不惜鋌而走險轉入地下經營,使得保護稀土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的意圖落空。
面對僵局,包鋼集團宣傳部王姓處長對筆者表示,此次稀土企業整合、關停工作中,包鋼只是在執行內蒙古自治區的政策和命令,對于相關政策不方便表達意見;
而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干部卻稱“此次稀土產業整合是以包鋼為主導的”,“希望被要求關閉企業能與包鋼好好坐下來溝通”。
金蒙稀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喜平告訴筆者,他多次就《方案》向包鋼集團和內蒙古自治區相關部門詢問解決方法,但總是遭遇類似的“踢皮球”。
孫喜平稱:“也許這正是這次整合的‘策略’——整合、關閉方案久拖不決,補償金額少得可憐,而且遲遲不曾到賬。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遲早會被拖得難以為繼,到時只好乖乖主動退出稀土上游領域”。
達茂旗黨委書記金滿倉向筆者表示,他希望包鋼集團能夠更多地為礦區當地人民和經濟發展考慮,尊重歷史沿革,更多地與地方企業進行合作。
“達茂旗政府和人民還會像當年支持包頭鋼鐵建設那樣,支持稀土企業整合,保護稀土資源”,金滿倉稱。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