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征求意見稿),并決定將于10月下旬舉行立法聽證會。時隔6年多后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表明了汽車三包立法的可能性極大。對此,廣大消費者和業界專家認為汽車三包應盡快出臺,汽車廠商和經銷商也在積極應對,然而,什么樣的故障才能換車,誰來認定責任,保險、購置稅又應該怎么退?汽車三包新規在實施上還面臨著不小的難度。
產品質量投訴占五成消費者熱盼汽車三包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車行業的投訴量也在逐年上升。中消協統計數字表明,2010年投訴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是汽車,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投訴20405件,同比增長51.1%,創歷史新高。在汽車投訴中,因汽車質量問題產生的投訴占五成,而且頻頻出現汽車召回事件。
由于沒有三包規定,消費者購車后遇到質量問題,車商的解決方法往往是“只修不換”,導致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在強勢的汽車廠家、經銷商面前,弱勢的消費者經常感到投訴無門。”車友王先生向記者訴苦說,去年他剛買車子沒多久,發動機就發生異響,到4S店修了至少6次才修好,前前后后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既耗時間又耗精力,王先生當時感到身心俱疲。“車子雖然修好了,但現在開起來總覺得沒原來那么順手。”王先生說,如果有了汽車三包,他就可以選擇更換車輛了。
福建省交通職業技術學校高級工程師吳偉表示,僅有保修和召回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汽車三包的實行,才會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
退、換車標準難界定期待獨立檢測機構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均表示將積極應對汽車三包政策,但他們同時認為,該法規在實施上還有許多難點要克服。
9月27日,記者采訪東南汽車服務部林先生時,他說當天上午廠里還專門針對汽車三包開了個會,表明汽車廠商已經在為此法規的實施做著積極的準備工作。林先生表示,2004年底汽車三包征集意見之時,為什么至今都無法實施,普遍認為有個核心的難點沒解決: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很有效的獨立檢測機構,對汽車三包的權責范圍進行認定。“到底該由哪些部門負責,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資質,這些都需要法規進一步細化。”林先生認為,這也是目前汽車三包新規面臨的最大難點。
同時,林先生說,如果車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爭議需要權威部門鑒定,往往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風險較大,鑒定費用很高,周期又很長。這也應該是汽車三包需要解決的問題。
福建隆泰汽車總經理林樂挺表示,事實上帝豪、風行等自主品牌已經實行了汽車三包,他認為,為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大多自主品牌都是十分負責任的。但他也坦言,“希望廣大消費者不要過度維權,不屬于退換車的范圍也要求退換車。”
當然,也有部分車商對于汽車三包存有疑慮,某4S店總經理認為汽車三包的可操作性不強,一方面,故障到什么程度達到退或換的標準,如何界定“嚴重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車子是易耗品,一旦賣出就貶值數萬元,如果退換就成了二手車,車商的損失較大。此外,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車上保險、繳稅,退換車后就要涉及退保和退稅問題,這應該如何解決,也尚待明確。
三包增加服務成本保修期限或將縮短
業內人士認為,汽車三包一旦實施,可能會對車市造成一定影響。
一方面,由于車市競爭異常激烈,部分廠商為了價格更有競爭力,隨意使用山寨配件。汽車三包實施后,由于賠付成本大大增加,將促使廠家購買更好的配套件,進而使產品質量提高。這應該是十分有利于消費者的。
另一方面,汽車三包實施后,將造成服務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廠家制定車價時將考慮到這方面成本的提高,致使車價可能有所調整,車子的優惠幅度也可能縮小。同時,目前一些汽車產品5年10萬公里的超長保修期限也有可能降下來,只須滿足汽車三包的2年或者4萬公里即可。這些又是消費者不太愿意看到的事情。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