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7.23動車追尾事故還歷歷在目,所以本次地鐵追尾事故被瞬間放置在放大鏡下,曾經為多條鐵路及地鐵提供信號設備的卡斯柯公司,似乎被認定成為事故的罪魁禍首。
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可能導致了這起重大的地鐵安全事故?
還原事故發生經過

據上海地鐵官方微博消息,14:10時,10號線新天地站突發設備故障。
所謂設備故障,綜合各方信息來看,應為“信號系統故障”。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目前多由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組成(簡稱ATC)。而ATC又包含ATS(自動監控系統)、ATP(自動防護系統)、ATO(自動運行系統)三個子系統。
其中ATP系統的設計理念為“故障導向安全”,即在信號系統故障或失靈后,立刻自動控制列車停車。
據網友caroleyu的微博稱:“大約2點不到的時候,地鐵停在了豫園和老西門中間的地方。”
雖然時間與官方消息不同,但停車原因應為信號系統故障,ATP自動起效。(當然,亦有可能是司機在調度要求下,手動停車)
14:10-14:30后車間斷運行前車停留原地
根據后車(5號車)網友Mr奶媽的微博稱,“在南京東路,此次列車停靠近20分鐘,豫園站停靠10分鐘”。而另一位后車乘客介紹“列車開到豫園路時地鐵說出了故障,稍停一下,但大概停了十幾分鐘就莫名的起動開了”。
而此時前車(16號車)卻紋絲不動,網友caroleyu的微博稱:“后來又過了很久,始終沒有要開的跡象,也沒有解釋,廣播只有因故暫停的錄音。”
而作為佐證,在16號車再之前的車上,網友lcc一直在抱怨:“新天地和陜西南路中間,十號線在隧道里停了一個小時了!”,可見16號車為何無法前行,因為前方還有列車停駛。
然而,后車5號車卻在一步步逼近。
14:30-14:51追尾事故發生
在5號車從豫園站開出來后三十秒(還有人說幾秒)左右,不幸的事故發生了。
根據上海地鐵官方發布消息顯示,在14點51分時,“兩列車不慎發生追尾”。但令人疑惑的是,現場幾位網友發出“追尾微博”的時間,均要早于這個時間點。
比如,網友Mr奶媽的微博在14:38時就發布了車內照片,照片中車體連接處已經變形。
此外,網友季法師在14:49時發布了本專題頭圖中采用的照片、網友段有省在14:44時發布微博大呼救命、網友安默然在14:45時發布微博、網友錢包瘦在14:46時發布微博……
事故原因可能是什么?

后車司機手上的路票是事故關鍵
假設你是后車(5號車)司機……
在14:00左右,由于區間信號故障,在ATP系統自動作用或者調度中心的命令下,你的車停在了南京東路站。
此時,調度中心決定不再采用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已故障),轉而使用電話閉塞方式,列車限速運行。
下面,南京東路站行車值班員,將和控制中心行車調度員一同確認5號車前方的區間是否空閑。
由于上海地鐵將“兩站兩區間”作為同意閉塞的條件,所以南京東路站到老西門站(中間隔了一個豫園站)的兩站區間都必須是空閑,沒有其它車輛行駛或停留。
很顯然,16號車正停在豫園站和老西門站之間,但南京東路值班員和調度中心都沒有發現。
接下來,南京東路值班員將電話呼叫老西門站值班員,請求發車(閉塞),老西門站值班員在確認區間內沒有其它車輛后(16號車又被遺忘了),同意南京東路值班員的請求。
此時,南京東路行車人員得到值班員的通知后,填寫“路票”,即列車發車的憑證,經核對后,與你(司機)進行交接。
你接到路票后,需要關門等待,在看到車站的工作人員的發車手信號后,開動前行。
途中不知何原因(可能調度中心有指令),5號車須在豫園站停留,但10分鐘后又繼續前行。
要知道,在豫園站和老西門站之間,是一個在地圖上顯示接近90度的大轉彎,轉彎結束后就到老西門站了,隧道大角度彎燈光暗,短距離目視看前方相當困難。
在開車30秒之后,列車以每小時10km的速度前進,誰能料到,在閉塞區間的隧道中,竟然還停著一輛列車,于是你采取緊急剎車,但為時已晚……
這應該是一起人為責任事故
由于基本沒有任何自動設備的輔助,電話閉塞的安全性全憑人員的責任心來保證,在行業內又被稱為“良心閉塞”。
而縱觀5號車從南京東路發動前的一系列先決條件,必有一個或多個操作環節出現了嚴重漏洞。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6月份,申通地鐵集團的“電話閉塞法演練”活動,剛剛“圓滿結束”,當時的口號是“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題”
難怪有專家直言不諱:“無法理解為何在電話閉塞下發生追尾”
本次事故與上海地鐵以往事故的不同
2009年時,上海地鐵1號線因為信號系統誤發速度碼,導致兩輛列車側面相撞。
2010年時,地鐵10號線的某列車,因信號系統故障走錯方向。
因為這兩起事故,許多人都認為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也在信號系統。其實不然,當調度中心決定改用人工調度繼續運營時,此后的事故責任就不應當歸罪于信號系統,起碼信號系統不應當承擔主要責任。部分媒體報道“信號系統故障致追尾”,言過其實。
此外,ATP(自動防護系統)在信號系統故障的情況下,將不再起效(會及時停車但之后將失去效力)。而且在電話閉塞運營時,往往也會手動切斷ATP系統。所以本次事故的禍首也并非ATP。
應該如何看待信號系統
當然,卡斯柯的信號系統的確不靠譜,比如9月初就有地鐵觀察人士發現,10號線的CBTC自動運行系統會出問題,如“會發生冒進,進路錯誤”,所以司機們暫停自動運行改用手工操作。
但在具體事故問責上,還是應當理性應對,分清事故責任。比如許多網民在嘲笑2005年時一篇《上海地鐵不會發生類似泰國地鐵追尾事故》的新聞,實際上新聞中說的正是自動控制系統(信號系統)的功效,如果信號系統不失靈,這類事故的發生率的確會極低。
本次事件中對于信號系統的問責,更應該側重于“為何會故障”或“冗余不足”等方向。
結語:這的確是“上海地鐵運營有史以來最黯淡的一天”,既然“故障導向安全”的原則已經失效,那大家只能期待“事故倒逼真相”了。希望這一份事故調查報告,能夠及時公布。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