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眼下眾多民營鋼企并不景氣的日子一樣,山西鋼鐵行業重組整合進展緩慢,被整合鋼企內在動力不足,整合難度較大。
盡管日前太鋼“收編”山西星原集團的整合消息,是近來鋼鐵行業重組整合的積極信號,但從全省眾多民營鋼企重組進展來看,大多仍處在觀望期,重組動力不足。
昨日,長治一位民營鋼企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山西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眾多民營鋼企重組內在動力不足,無緊迫感,加上民營鋼企和國有企業在經營理念、企業管理、資源、技術等諸多方面的不對接,民營鋼企對重組大多持懷疑態度,整合重組進展緩慢。
太鋼漸進式重組山西星原
太鋼“收編”山西星原集團的消息,讓山西鋼鐵行業的整合重組再次被寄予厚望。
繼2010年與山西美錦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今年9月9日,太鋼集團再度“聯姻”山西襄汾縣星原集團,并對其實施“漸進式股權”重組及簽訂《鋼鐵及相關業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媒體報道,協議簽署后,太鋼集團將利用其所擁有的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市場開拓等優勢同星原集團建立股權投資關系。星原集團則將利用其在鋼鐵、能源業務及其在襄汾地區所擁有的土地、水等資源優勢,通過“漸進式股權融合”的形式,使星原鋼鐵和萬鑫原焦化成為太鋼成員單位。
新公司的后續發展還將納入太鋼集團總體規劃,雙方共享大宗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技術研發等平臺,并進行深入的股權合作,最終將星原鋼鐵建成年產500萬噸鋼、500萬噸鐵、500萬噸坯材規模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星原集團是集焦化、煉鐵、貿易等為一體的民營鋼鐵企業,目前下轄襄汾縣星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襄汾縣萬鑫原焦化有限公司、連云港(601008,股吧)星原進出口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具備年產160萬噸鐵、200萬噸鋼、11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
民營鋼企積極性不高
在業內看來,太鋼成功“收編”山西星原,對太鋼重組山西鋼鐵行業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鑒意義。
但事實上,由于經營理念和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不對接,以及民營鋼企對于重組整合的內在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大多民營企業對重組一事頗有微詞。
上述民營鋼企人士認為,如果僅僅是松散的聯合還可以接受,而一旦涉及到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就復雜了。
“整合最關鍵的是企業效益的考慮。”該人士稱,民營鋼企之所以對重組沒有緊迫感,這和之前民營企業和大型國企整合重組成功不多的例子,不無關系。
另一位業內人士更是直言,“以政府為主導的整合背離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應該將以政府引導的行業整合,轉換為以市場為主的企業自身內生動力轉型。
“太鋼重組省內民營企業符合行業整合大趨勢,但相比河北,山西的進展還是比較慢。”分析人士稱,不管是對重組者還是被重組者來說,推進均是步履維艱。
根據山西省此前出臺的鋼鐵行業重組整合意見稿,將由太鋼和首鋼長鋼主導實施重組整合,前者主要整合太原、臨汾、運城、呂梁鋼鐵基地企業,后者則對晉東南鋼鐵基地企業實施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