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細數“十年趕超”期間的豐碩成果,三峽水電機組項目無疑是東方電機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一位跨國公司的高層曾經這樣感嘆,由于東方電機的異軍突起,退出水電將是他們的惟一選擇。 十年來,東方電機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榮獲集團公司以上科技進步獎103項、授權專利52項;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高速增長,經營效益持續提高,十年共完成發電設備總產量20102.5萬千瓦,是趕超前42年發電設備總產量的3.63倍。
躋身世界水電第一軍團 細數“十年趕超”期間的豐碩成果,三峽水電機組項目無疑是東方電機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一位跨國公司的高層曾經這樣感嘆,由于東方電機的異軍突起,退出水電將是他們的惟一選擇。 事實的確如此,以三峽工程為契機,東方電機完成了從“小打工”到行業領跑的角色轉換。在水電成果的“功勞簿”上,三峽右岸700兆瓦、瀑布溝600兆瓦等大型混流式水電機組實現自主化研制;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巴西杰瑞75兆瓦燈泡貫流式水輪機水力模型、仙游300兆瓦水泵水輪機水力模型在瑞士洛桑中立試驗臺通過了業主見證驗收,各項水力性能指標全部滿足合同要求。 榮獲“十年趕超”科技創新杰出貢獻獎的東方電機研究實驗中心總設計師王亞林為人低調,然而,正是他先后兩次在國際水電巨頭參與的錦屏650兆瓦、溪洛渡770兆瓦水輪機水力模型同臺對比中,以優越的性能指標“完勝”競爭對手,不僅贏得了國外對手的尊重,而且打破了跨國公司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格局。 從當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的一舉擊敗“洋老師”,從追趕世界一流到躋身世界第一軍團,東方電機在水電技術領域的“彎道超越”是對其“十年趕超”成果的最好詮釋。 “五年跨越”創新先行 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科技的競爭。一個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作為“十年趕超”計劃的延續和升華,東方電機“十二五”期間提出了“五年跨越”計劃,科技創新仍是企業發展的引擎。 “十二五”期間,東方電機將緊跟行業科技發展前沿,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有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努力提升傳統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大力拓展新能源產業技術,促進企業向科技驅動、品質取勝轉變,全面實現發電設備自主研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具體包括,水電產品開發要立足自主創新,廣泛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有效突破瓶頸,向性能更好、參數更優和質量更穩的方向發展;開發大容量常規火電、核電、全空冷及60Hz系列新產品,優化常規產品結構和性能;整合引進技術,攻克關鍵技術,融合自有技術,形成熱電自主技術體系;通過聯合開發和自主設計研發,逐步實現直驅、半直驅風電機組和配套風力發電機的自主開發和優化定型,切實降低產品成本,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系列等。 在王計看來,能否打造一支適合未來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發團隊關系到“五年跨越”的成敗,為此要堅持人才先行戰略,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引進和培育一批高端人才。 同時要加強知識產權成果的保護和運用,提高知識產權成果的資本化運作水平,前瞻性開展專利技術戰略布局,推進知識產權與標準的結合,爭取將企業關鍵技術納入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并且謀求國際標準話語權。 東方電機黨委書記劉輝還特別強調要加強企業創新文化建設,提高技術研究與創新的內在動力,營造“勇于探索、敢于冒尖、甘于寂寞、尊重個性、寬容失敗、寬松和諧、健康向上”的科技工作氛圍。他表示,目前東方電機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達到3.6%,到“十二五”末要提高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