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韋爾曼光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分辨率精確達到1微米的血管內成像技術——微光學相干X射線斷層攝影術(MicroOCT),能在細胞和亞細胞的尺度顯示冠狀動脈疾病的詳細情況,顯示單個動脈細胞和炎癥細胞,還能識別出冠狀動脈樣本內部的敏感斑塊,比普通X射線斷層攝影術(OCT)清晰10倍。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網站上。
OCT是通過反射近紅外光,生成血管內部圖像的導管技術。該技術已經用于探查可能導致動脈破裂的斑塊,但標準的OCT圖像清晰度只能看到大于10微米的結構。MicroOCT使用了新型透鏡和先進的成像組件,能看清1微米的結構,在觀察傳統病理學的組織切片時,能更快、更完整地顯示出樣板的3維空間細節。
研究人員介紹,利用MicroOCT能顯示的圖像信息包括:冠狀動脈內表面細胞、形成冠狀動脈斑的炎癥細胞、產生膠原蛋白引起炎癥的平滑肌細胞、形成凝血塊的纖維蛋白和血小板。其還能拍攝置于冠狀動脈內部的支架,清晰分辨出裸金屬支架和覆蓋其上的藥物緩釋聚合材料,看到聚合涂層上面的縫隙。
“比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常會導致突發性心臟病,而MicroOCT的對比度和分辨率足以觀察該病的細胞和亞細胞成分。”該研究領導人、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病理學部韋爾曼中心的格雷·泰爾尼說,“更高的性能有助于人們深入到顯微尺度觀察疾病特征,加深對冠狀動脈疾病的理解、診斷和治療監控。”
泰爾尼還指出,在人體上應用MicroOCT可能還需要3年到5年。它的分辨率提高了10倍,能直接觀察病人冠狀動脈內部的細胞并能跟蹤監測,有助于對目前的許多冠狀動脈疾病理論進行驗證,發現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破裂或堵塞的險情,植入支架設備后還可監控康復過程,減少昂貴且有副作用的抗凝血藥物用量。
研究人腦神經網絡的通訊和協調運作,是現代神經科學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3日(北京時間)報道,最近,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電力工程學院開發出一種新型芯片實驗室平臺,利用先進材料和組織工程技術將神經元和電子學結合起來,研究腦神經網絡的工作原理。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電力工程學院博士生馬克·史恩說,計算機的邏輯運算建立在人類邏輯的基礎上,但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能分解成單個邏輯步驟,而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卻不可以。人腦由大量的電路互相連接而成,腦電路工作就像在編碼,我們可以通過簡化腦神經網絡,控制細胞之間的連接,來研究人腦邏輯。
研究人員利用電極和活的神經細胞連接成一種特殊結構,讓其在培養皿中生成各種大小不同的神經網絡和網絡群,并通過一種芯片實驗室技術,在芯片上激活神經元電路,觀察神經網絡在不同化學信號和外部條件下的反應。
通過施加外部刺激,如一道亮光,研究人員能監控視覺神經元的反應?!拔覀冋J為這一過程采取了編碼策略。”史恩說,相對簡單的神經“點亮”方式能被耳朵、眼睛等感官接受,但對更復雜的過程,如“思想”過程或不同的感受器官同時輸入、輸出,基本還是個黑箱。
研究單個神經元的活動還難以理解整個神經網絡的功能,史恩和導師約爾·漢恩教授、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埃希爾·本-雅可布教授進一步對更大的神經網絡電路進行了觀察,以尋找大腦信息編碼的基本元素。他們利用納米技術系統工具,同時探測多個神經元的活動方式,特別探測了在大量神經會合的節點處多個神經群之間的溝通聯系。
他們在觀察這些神經群的時候發現,這些神經群的反應是只憑單個神經元無法預測的,這表示神經網絡有一個等級結構,大網絡由更小的次級網絡構成。研究人員解釋說,一個神經群要能支持神經網絡的活動,并與其他群互相通訊,這最少需要40個神經元,才能完成其在功能網絡中的各種任務。
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開發的工具也可以用來測試新藥,或作為一種先進的人工智能,并幫助連接大腦和人造義肢。
芯片上搭建神經元電路 研究腦神經網絡工作原理
時間:2011-07-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電力工程學院開發出一種新型芯片實驗室平臺,利用先進材料和組織工程技術將神經元和電子學結合起來,研究腦神經網絡的工作原理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集體沖高,光伏再次走向更大發展
11月5日,光伏概念股爆發,阿特斯、東方日升、芯能科技、特變電工、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都在大漲。
關鍵詞:2025-11-05
臺積電三星設計特斯拉AI5芯片性能暴增40倍 馬斯克:不會取代英偉達
10月23日消息,據媒體綜合報道,今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臺積電、三星將參與設計特斯拉人工智能5號芯片(AI5)的設計...
關鍵詞:2025-11-05
全球電池巨頭汽車電池工廠轉向儲能電池
LG新能源合資工廠轉向儲能系統(ESS)電池生產一事已被實錘。
關鍵詞:2025-11-05
兩大上市公司達成固態電池重要合作
近日,固態電池產業合作頻現,圍繞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等靜壓設備等方向展開深度合作。
關鍵詞:2025-11-05
具身智能,汽車供應鏈的“下一站”
據車百會披露的調研結果顯示,汽車產業鏈的上游、中游、下游各環節,均可與智能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產業鏈深度銜接,60%以上的產業鏈可以為智能機...
關鍵詞:2025-11-05
全球首項工業5G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5G網絡是支撐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基礎設施,其與工業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動智能制造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為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關鍵詞:2025-11-05
前沿技術將如何變革機器人技術?
隨著先進傳感器、人工智能(AI)、數字孿生(DigitalTwin)、擴展現實(XR)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技術驅動型市場正在經歷深刻變革。
關鍵詞:2025-11-05
告別動力短板! PH3 伺服電機賦能產線高效智造!
高速/高過載 + 低齒槽 + 1 級能效 + IP67 防護 + UL/CE雙認證!
關鍵詞:2025-11-04
寧德時代入股鋰電材料龍頭!
10月31日,鋰電材料龍頭企業天華新能(300390.SZ)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裴振華、容建芬夫婦與寧德時代(300750.SZ)簽署《股份轉讓協議》...
關鍵詞:2025-11-04
英偉達50億美元聯姻英特爾的背后邏輯
根據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公告,英偉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同時雙方將聯合開發面向PC和數據中心的新款芯片。
關鍵詞:2025-11-04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