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李燕立:產業用紡織品的機會與瓶頸

時間:2011-07-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李燕立:產業用紡織品的機會與瓶頸。

      1977年以來,紡織加工產業由原來經濟發達的紡織大國逐步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而那些發達國家,則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問題上。目前,中國大陸的紡織纖維加工量、紡織服裝生產能力、紡織品供應量和貿易量均接近全球的一半。許多高檔產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的加工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就非織造布來講,世界前40強的企業,有近一半以上在中國都有工廠,如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國Freudenberg(科德寶),在蘇州、南通、長春等地都設了生產廠。

  同樣,我國傳統的紡織品服裝產品不僅面臨著資源、環境、勞動力等要素的制約,也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更低生產成本的激烈競爭。目前,在中國大陸,紡織加工正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李寧服裝在湖北荊州建廠就是一個例子。同時中低檔服裝及家用紡織品的加工已經開始由中國向南亞和東南亞國家轉移。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甚至孟加拉國也開始了服裝的大批量生產,但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產業鏈不太完整,所以許多原料在很大程度上還依靠從中國進口。但是,他們的成本優勢對我國的中低端服裝產業已經構成競爭。

  當前,產業用紡織品已成為國際新材料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國內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我國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實力。高性能和差別化專用纖維材料國產化及應用技術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產業用紡織品綜合性能大幅度提升,并減少了對進口高性能纖維原料的依賴、降低了成本。“十一五”期間取得產業化突破進展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高溫芳綸1313、難燃耐蝕聚苯硫醚、耐高溫芳砜綸、中空纖維膜等產品已經開始國產化,在這些高性能纖維的應用以及相關制品的設計、開發方面也開始了有效工作。

  與此同時,先進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全面提升了行業的整體裝備水平,為更多高端產品的開發打下基礎。

  針對產業用紡織品的不同用途,相關行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新要求,特別是機械、電工、電子、鋼鐵、石油化工、飛機、火車、汽車、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礦山開采、石油鉆探、鐵路、公路、水堤、河壩、以至航天器等,分別提出了高強度、超高強度、高模量、低模量、耐高溫、耐低溫、低電阻、高絕緣性、防高能粒子等許多新要求。要滿足這些要求必須開發新的纖維品種、新的紡織加工工藝和設備、以及一系列的檢測技術和儀器,建立一系列的新標準。

  為此,把握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行業總體競爭能力,不僅是推動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是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途徑,也是實現我國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這為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而在機遇面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確實有太多要做的事情。近年來,國內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成型技術已經有了不小進展,高性能和高功能專用纖維材料也已開始國產化,先進設備的引進、消化及再創新,也提升了行業整體裝備水平,使得產業用紡織品的總體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但是,由于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基礎研究欠賬太多,浮躁和急功近利傷害了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功能,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尚未形成。為此,通過自主創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就高性能纖維而言,我們雖然有了芳綸、聚苯硫醚、高強聚乙烯等纖維,但是,加工企業必須從纖維結構出發,充分理解其性能后,才能順利地對其加工,并通過科學的產品設計使其“高性能”在產品中得以體現。

  在許多方面,光靠技術引進是不行的,必須靠自主創新。最近,由廣東省佛山市斯樂普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與大連華陽化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PPS紡粘針刺非織造布生產線成功進行了試生產。該生產線自2008年開始研發,2010年底開始安裝,2011年3月進行空車運轉,到日前成功進行了試生產。該生產線創造性地使用PPS樹脂以紡粘的方式生產出濾料,幅寬2.6米,年產能1200噸。采用了紡粘+針刺的工藝流程,布面均勻,強力高。與目前市場上的短纖PPS針刺產品相比,具有流程短、勞動力少、成本低、產品性能好等優點。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同類型的生產線能生產出類似產品。

  在一些領域,比如說農用紡織品,更是需要自主創新。

  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對世界科技進步確實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國家的科技發展是以其國情為基礎的。像我國西北地區,大面積的沙化需要大規模的生態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因而缺乏這方面的系統技術。對于這些地區所需要的農用保溫材料、灌溉用材料、育秧、育草材料的研發,只能我們自己完成。我國西部開發中生態建設工程是我國特有的一項巨大工程,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也是對自然界、對人類的一項新挑戰。這也為我國廣大科技人員、廣大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可以充分發揮才干的領地。

  因此,我們在“十二五”期間應當繼續提升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行業技術改造和量大面廣的產品技術推廣,逐步建成紡織強國。

(作者: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李燕立)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