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不是一二家企業減薄,而是全行業減薄。”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以下簡稱建陶協會)秘書長繆斌說。
繆斌口中所提的“減薄”是指,在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下,建筑陶瓷行業發展必須轉型,從高耗能行業轉向低能耗行業,方向是實現陶瓷磚產品的薄型化和衛生陶瓷產品的減量化,目前率先啟動工作的便是陶瓷磚的薄型化。
建陶協會算過一筆賬,如果瓷磚減薄10%,一年節省的能耗保守估計在400萬噸標準煤,樂觀估計在600萬噸標準煤;全行業每年優質陶瓷資源耗用量將減少近2000萬噸;行業受益頗大,直接經濟效益可以達到100億元,并節約大量的運輸和物流費用,同時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據悉,建陶協會近日已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上報了“陶瓷磚減薄”這一重要課題,“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對于陶瓷磚減薄,建陶企業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但也有擔心,市場是否會接受薄型瓷磚?瓷磚減薄后的能耗轉嫁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全行業降耗
“我們作過內部測算,建筑衛生陶瓷一年消耗的能源約是3500萬噸標準煤,按照單位GDP能耗計算,陶瓷行業平均能耗在1.5%,而各行業平均能耗約為1.1%,超出了全國能耗水平。”繆斌說,因此必須減排,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瓷磚變薄。
目前,建陶協會正在著手修訂瓷磚的國家標準,初步的方案是厚度減薄10%。這一標準將會在2~3年后推出。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陶瓷磚減薄”一事就已在業內流傳,蒙娜麗莎、東鵬等建陶企業更是先行一步,研發、生產了薄型陶瓷磚。“業內主要企業對此事還是積極推動的。”繆斌說。
為了推動此事,今年4月份,建陶協會召集金意陶、斯米克、歐神諾等近20家企業在珠海召開了中國建筑陶瓷磚減薄工作研討會,并向這20家企業布置了相關工作,要求它們研發、生產出一批薄型瓷磚產品,并將相關數據上報建陶協會。
“瓷磚變薄并不是簡單的事情,首先它涉及到上百種的相關產品,其次有一個度的問題,減薄到什么程度合適也是需要探討的。因此,薄型瓷磚的生產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調研工作。”繆斌說。
陶瓷磚降耗是必然。陶瓷行業本身屬于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礦產資源和能源,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等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在一些陶瓷產業密集度高、經濟發達地區,陶瓷行業對空氣、土地等環境污染現象尤為嚴重。我國最主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廣東佛山,一年消耗陶瓷原料超過4000萬噸,平均每天消耗12萬噸,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也相當驚人。很多地方對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過度開采,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陶瓷廢料的回收再利用基本處于空白狀態。這種狀況不僅導致國內礦產資源、能源過度消耗,也阻礙了我國陶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各地方政府也制定相應法令、法規,整治行業污染,陶瓷行業面臨著資源、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
因此,陶瓷行業必須轉型。瓷磚變薄后,原材料使用量、污染物排放量、運費、倉儲空間和費用等都能得到大量縮減。
除了建陶協會的積極推動外,廣東省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標委會”)在佛山市質監局獅山檢測基地掛牌成立后,也“風風火火”地表示將盡快出臺一個薄磚生產標準。
“標委會成立后,預計首個出臺的標準將針對薄磚生產技術,因為現在生產的陶瓷厚重磚,生產規格模糊,各家企業參差不齊,而且從節能減排角度看,國家現行標準有缺陷,需要出臺新的標準修訂缺陷。”作為委會成員單位之一、新明珠陶瓷集團副總裁李列林表示,出臺薄磚生產標準后,將至少體現出節約能源、降低運輸成本、減輕建筑物承重等多個好處。
技術壁壘難突破
“陶瓷磚減薄”在市場層面早已啟動。
早在2005年,廣東蒙娜麗莎陶瓷有限公司就立項研發陶瓷薄板磚,至2007年10月份形成批量生產。據悉,其今年的陶瓷薄板磚會突破300萬平方米。華東陶瓷業界龍頭亞細亞最近也宣布推出薄板產品,淄博統一陶瓷籌資1000萬元進軍超薄型防靜電陶瓷磚,目前在陶瓷行業中也傳出歐神諾、興輝等陶瓷企業開始醞釀上馬陶瓷薄磚生產線,包括國際衛浴品牌大鱷TOTO也推出了陶瓷薄板。
“目前,公司也正在著手薄型陶瓷磚產品的試點生產,會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批9個系列的產品。這批產品的厚度將比原來減薄10%。”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乾說。
越早行動,意味著在未來市場占有市場領先權和話語權。
但是,國內除了已知涉足生產該產品的這幾家企業外,事實上瓷磚減薄目前在行業還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而已涉足生產薄型產品的這幾家企業的薄型產品產量估計也不超過400萬平方米。
“沒有硬性的生產標準,一系列鋪貼、檢驗標準還有待完善,消費者的意識沒有跟上等,都制約了瓷磚薄型化生產的發展。”業內某知名瓷磚企業副總經理表示。
“我們的陶瓷薄板銷售情況并不樂觀,產量只占百分之幾。”廣東蒙娜麗莎陶瓷有限公司一位張姓董事表示。
去年,由蒙娜麗莎參與制定的陶瓷減薄相關標準《陶瓷板》(GB/T232662009)的出臺也沒有扭轉陶瓷薄板在市場中的尷尬境地。
最大的困難是技術壁壘,由于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及技術規程,相關政府部門要求,陶瓷薄板在濕作業的情況下,只允許應用于24米以下約8層的建筑上,干掛施工未獲批準。
“沒有標準,誰也不敢承擔建筑施工的高風險,這嚴重影響了產品的發展。”蒙娜麗莎陶瓷張姓董事表示。
另外,陶瓷磚產品減薄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如原料的配方、成型工藝、燒成技術等都要進行重大調整,要有減薄產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技術需要積累和儲備。“目前,我們在玻化磚方面開始嘗試減薄,幾個品種的型號會減薄約1~1.5毫米,做出來以后我們從工藝上做一些回查,最大的擔心是產品在抗壓皺方面能不能承受。”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曾海東說。
上述某知名陶瓷企業副總表示,產品是否減薄還要看市場需求。目前,他們也在外墻磚減薄方面進行了嘗試,但并沒有投產,他們擔心市場的接受力。
“如果不是因為有這些瓶頸,蒙娜麗莎推得也不會不好,陶瓷企業也早就一哄而上了。”上述某知名陶瓷企業副總指出,因此,陶瓷磚減薄要發展急需相關產品標準和施工標準的出臺,如果沒有標準,在應用環節及銷售環節都會受到制約,薄瓷磚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如果產品質量可靠、穩定、性價比高,減薄10%,可以接受。”陽光100置業集團工程采購經理葉巖表示。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