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現年82歲的陳老師是某中學退休教師,今年1月12日到赤坎某超市買東西卻遭遇意外。
陳老師回憶道,當天中午11點左右,她從三樓乘坐超市內的購物條帶電梯下二樓。然而,電梯運行到中途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由于電梯過于光滑,陳老師不小心從電梯中間一直滑到二樓電梯口。后來,陳老師的女兒接到消息立刻從霞山趕過來,將母親送往湛江市人民醫院治療,當時超市也派了兩名工作人員跟隨前往。
經醫生拍片和檢查后診斷,陳老師右外踝撕脫性骨折,需留院治療。陳老師當時不愿意留院,由醫生開藥到門診打了針就回家了。“第一次的治療費是由超市交款的,他們交了錢后就帶走了我的醫療病歷資料,說下個療程我再過來復診時就打電話給他們,他們就帶資料過來。”陳老師無奈,但一時間沒辦法取回病歷資料,只好按他們所說的做。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當陳老師再次打電話給他們時,他們卻說這件事已交由保險公司負責,“他們當時還說,‘如果你要我給你看病,就與我了結才還給你資料……’,但是直到現在他們都沒有把病歷資料還給我,我也是一直拿著自己的那么一點退休金治療的,只有保留著醫療發票。”自己的人身安全權受到了損害,還遭遇“打哈哈”,陳老師向湛江市消委會投訴,維護自己的權益。
維權手記:
湛江市消委會對此案先后9次進行電話調解和當面調解,但是雙方各執一詞,加上案件較難取證,一時之間難以斷定誰是誰非,案件懸而未決。最后,經過消委會的教育勸說,超市終肯作出讓步,愿意一次性補償陳老師5850元醫藥費,至今年2月12日,案件圓滿解決。
從法律上來說,這類案件涉及到消費者的人身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要防患于未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在處理同類事件時,相關的職能部門也要憑證據處理,在消費場所發生意外,經判定屬于商家的責任,商家要對事件負責。
消委會點評:
對于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商家要設立警示牌,提醒消費者注意。而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也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家長要看管好;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也需有子女的陪伴。
關于這種案例的投訴不是很多,這種案例其實與在消費過程中失竊、在飯店中滑倒、在書店中被尖銳物所刮傷等意外屬同一性質,發生意外的成因和過程較為復雜,難以判定誰對誰錯。一旦消費者遇到這種事情時,最好能夠保留證據,例如滑倒時的現場照片等,并及時報警,或者及時向消委會投訴,以方便處理。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