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800億核電市場面臨技術整合困難

時間:2010-03-2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目前的核電技術掌握在多家企業手中,各自企業的利益之爭顯而易見,中國的自主品牌核電技術正在陷入體制的旋渦。

      在國家發改委修改核電產業規劃,計劃擴大核電裝機容量之際,中國的核電行業正在經歷集體煎熬——未來什么樣的技術是最好?

 

  中國政府花費數百億元購買的多項核電技術能否整合,從而集成中國最強大的技術?

 

  然而通過整合集成中國未來的自主核電技術并不容易——目前的核電技術掌握在多家企業手中,各自企業的利益之爭顯而易見,中國的自主品牌核電技術正在陷入體制的旋渦。

 

  自主核電技術受困

 

  不久前,為中國提供第三代核電技術的美國西屋公司核技術專家與中國的核電技術人員舉行例會,會議的主題依舊是轉讓和吸收西屋的AP1000技術。

 

  西屋的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已經有58歲,而坐在對面的中國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8歲。

 

  西屋核技術專家與中國學者的會談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按照中國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協議,現在已經進入到新的合作環節,即核電站建設技術以我方為主,外方提供支持。現在的情況是,從西屋“買”來的技術,基本已經被中國學者所掌握,已經用不到西屋太多的“支持”了,西屋人甚至擔憂,“還要我們支持什么,我們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支持的了。”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了當時西屋人的想法。

 

  因此,會談陷入了沉默。

 

  然而,僅僅學來西屋的技術,并不是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簡稱國核技)的“終極夢想”。這家專門為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而成立的企業,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形成中國自己最高端的核電技術?

 

  目前,中國政府花數百億元分別從不同的公司買來了不同體系的第三代核電技術——美國西屋AP1000技術、法國阿海琺EPR和M310改進型核電技術,以及俄羅斯VVER核電技術。

 

  “這些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商業價值的建設項目和先進技術,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集團,無法形成合力。”國核技董事長王炳華多次建議政府高層。

 

  據接近王炳華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王炳華一直倡導核電行業應該像鐵道部做高鐵一樣,引進多家公司的技術,并吸取不同技術的所長,集成自己最先進的技術。”

 

  有專家直言,在核電領域,中國自主研發的能力較弱,整合多項技術是最快的發展辦法。

 

 

  2800億元的核電投資誘惑

 

  顯然,除了國家能源戰略規劃之外,企業也看到了這一巨大的市場。

 

  中國核電站建設正進入到快車道。按照最初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應為7000萬千瓦,目前在建3000萬千瓦。

 

  傳統發電企業也正在進入核電領域,“比如大唐、華能等企業都在組建或者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核電部門,準備發展核電。”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利益分歧就出現在這里。“傳統電力公司已經意識到,火電將逐步被核電取代,所以都在發展核電。像大唐、華能這樣的企業只有核電部門,但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技術和研發機構,只能向中核、中廣核、國核技這樣的企業購買技術或者合作,這背后就存在著利益之爭。”行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

 

  按照我國的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之前,中國的核電投資應該在2800億元人民幣以上。

 

  但是,在這一巨大的市場面前,王炳華覺得,通過國核技實現最先進技術的“夢想”很難實現。

 

  目前中國在建核電站普遍采用的是第三代核電技術,該技術由美國西屋公司和法國阿海琺提供,中國為此花費了131億元。

 

  “各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利益,不是學者能夠解決的問題。”一位核工業兩院院士對記者說,在業界,對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這一事情,也有很多想法,并不一致。

 

  該院士就認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二代半技術也很好,而且便宜。至于購買國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完全是政府出于對歐美的貿易順差過大,而采取的權宜之計。

 

  據了解,目前國核技倡導美國西屋AP1000技術,對法國阿海琺EPR技術評價并不高。而中廣核則主要使用法國阿海琺EPR技術。而中國核學會一位高層同樣向記者提出質疑,“之前,法國技術在中國應用已經很多,采用法國阿海琺EPR技術可以起到技術承接的作用。而且法國和中國核電的合作歷史最長。”

 

  對于俄羅斯的技術,業內的看法則較為一致:技術很好,但是裝備制造不過硬。

 

 

  國核技呼吁“舉國之力”

 

  “中核、中廣核以及國核技彼此之間會存在著一些合作,但是合作的效率不高。”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記者了解,僅就裝備配件的設計而言,不同核電集團的設計院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制造配件的鋼鐵廠對這些就非常頭痛,同樣的配件,每個設計院的設計標準都不一樣,各自的設計相差1.2毫米,這讓鋼鐵廠非常頭痛。”

 

  國核技曾召集幾家設計院,在哈爾濱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能夠在一些配件技術上統一標準,大幅度降低設計成本。

 

  然而這僅僅是一小步。

 

  記者采訪的核電人士多數認為,形成核電產業的合力,當務之急就是要整合。

 

  “例如,韓國和法國都是只有一個核電技術企業,所以韓國核電企業能夠集中國內最好的研究力量,早于中國實現核電技術的輸出。”如2009年年底,韓國以“韓國電力公司”為名的韓國企業聯盟標得阿聯酋總價約400億美元的核能發電廠建設與營運案,韓國成為世界上第六大核電輸出國。

 

  這對中國的核電行業觸動極大。

 

  “發展核電技術要‘舉國’之力。”國核技董事長王炳華多次強調。不久前,王炳華作為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中國核電產業“應該抓住有利時機,整合產業資源,盡早從體制上做好準備。”

 

更多電力能源資訊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