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貴州省畢節市人民政府與華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約《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項目總投資高達730億元。
三巨頭聯手
維科網鋰電注意到,這是貴州省人民政府頭號工程,也是貴州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
去年12月2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與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峰集團有限公司簽約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磷煤化工一體化及產業配套等開展深入合作,彼時還未明確項目的投資總金額。
在此次項目簽約儀式上,華友控股董事長陳雪華在發言中提及,該項目方還包括青山控股和華峰集團,擬在畢節織金化工園區投資建設,將技術優勢與貴州資源優勢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畢節煤化工、磷化工及磷系新能源電池材料一體化產業園項目建設。
據悉,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擬分三期建設,擬投資建設年產150萬噸磷酸鐵和8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配套建設磷化工綜合開發項目及裝置;擬投資建設年產100萬噸DMC(碳酸二甲酯)、500萬噸焦化、50萬噸焦爐煤氣制甲醇、80萬噸合成氨、100萬噸雙氧水等項目及裝置。
其中,項目一期擬投資243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25萬噸磷酸鐵鋰、200萬噸焦化、30萬噸合成氨、30萬噸雙氧水。一體化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2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超14,000人。
青山控股、華友控股和華峰集團均是國內乃至全球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上述項目中的磷酸鐵是磷酸鐵鋰的原材料之一,碳酸二甲酯是重要化工原料,近年來應用于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的占比不斷提升。
由此可見,這是三巨頭聯手的超大型磷系新能源電池材料一體化項目。
青山控股和華友控股的材料布局版圖擴大
青山控股是國內不銹鋼企業龍頭,被業界稱為“鎳王”。其早已在2017年進軍新能源產業,并不斷加碼布局,目前“鎳鈷礦產資源開采-濕法冶煉-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已初具雛形。
旗下鋰電池業務的主體瑞浦蘭鈞發展迅猛,于2023年12月18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并拿下了2023年度儲能電池貨量位列全球第四名,2023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位列第11名,已經進入全球新能源企業前列。
此次新簽約的項目,也并非青山控股首次布局磷酸鐵鋰相關項目。2023年10月16日,在北京訪問的智利總統博里奇對外宣布,青山控股將投資2.332億美元在智利建廠生產磷酸鐵鋰,用于為電動汽車電池提供動力。該項目規劃年產能為1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計劃2025年5月投產。
將目光轉向華友控股。華友控股是一家擁有多家全資、控股及參股公司的大型實業集團,主要業務為鋰電正極材料(三元和磷酸鐵鋰)、鋰電銅箔、前驅體、鈷鎳鋰能源金屬及礦產資源的開發。擁有華友鈷業、華創新材、友山科技等核心子公司。
目前華友控股具備鋰電正極材料總量市場占比全球第一、三元前驅體市場占比全球第二、鈷新材料市場占比全球第一、鋰電銅箔市場占比全球前五,鎳、鈷、鋰供應鏈自給率全球領先的行業地位。
不過,要說到華友控股在磷酸鐵鋰方面的布局,也是“一波三折”。2021年11月,華友鈷業公告,擬通過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收購圣釩科技100%股權,以布局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一起實現“兩條腿走路”。
2022年6月,華友鈷業宣布,經與華友控股充分友好協商,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圣釩科技100%股權事宜,擬終止在磷酸鐵鋰材料領域的布局。
彼時終止收購公告一出,市場分析認為,或許是華友鈷業擔憂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過剩。據研究統計,截止到2023年年底,中國磷酸鐵產能達到361.9萬噸,磷酸鐵鋰產能達到341.7萬噸,整體產能利用率均不足50%,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不過,市場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華友鈷業不布局磷酸鐵鋰材料而主攻三元材料,是華友控股另有打算,即整合磷酸鐵鋰業務單獨上市。為什么會有這種觀點出現呢,是因為圣釩科技系華友控股全資子公司。
而華友鈷業過去幾年內在海內外投建大規模投建鋰鹽項目的舉動,也被看作是為磷酸鐵鋰材料業務鋪路。
然而,在眾說紛紜下,2022年9月29日,云天化宣布與華友控股簽訂合作意向協議。雙方擬通過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合作,推動50萬噸/年磷酸鐵項目、50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雙方將互相受讓子公司股權,并以此作為項目實施主體。
現在,華友控股又聯合行業巨頭布局了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項目,磷酸鐵鋰材料版圖進一步擴大。
貴州加快推進“電動貴州”建設
貴州是我國磷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目前已引進了寧德時代、比亞迪、湖南裕能、深圳盛屯等頭部企業入黔發展,并培育了中偉新材料、振華新材料、安達科技等本土企業迅速成長并成功上市。
因此,貴州省近幾年新能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20年120億元增長至2022年532億元,年均增速達102.7%,連續三年實現翻番。
為持續提振產業競爭力,貴州省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貴州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產業發展雙賽道,加快提升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規模效應和質量效益,構建富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將貴州省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并計劃到2027年,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總產值力爭達到5000億元。
前文提及的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便是貴州省人民政府今年的第一個大動作。據悉,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原材料工業處處長毛旭峰表示,將以此活動為契機,加快承接電解液、隔膜、儲能電池等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項目,持續培育壯大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