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簡稱“《方案》”)。
其中提出,2023年,汽車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0%;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2024年,汽車行業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產業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今年7月,在國新辦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曾表示,作為制造業脊梁的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汽車制造業等行業利潤保持了較高的增長。
彼時,他強調,在工信部提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中,汽車產業也成為重中之重。
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包括加快落實促進汽車等消費等政策,加緊制定實施汽車等十個重點行業穩增長的工作方案;
二是努力擴大有效需求,包括深入開展消費品、原材料“三品”行動,組織新能源汽車下鄉;
三是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包括加快發展5G、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增強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展動能。
此次《方案》便是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實現汽車行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特制定本方案,實施期限為 2023—2024年。
本次《方案》提出,將聚焦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燃油汽車消費,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在內的7個方向持續推進工作。
為此,《方案》指出,將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指導下,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 年)》,統籌推動產業發展全局性工作。加強產業發展新階段重大問題系統研究,及時研究提出政策舉措建議。加強央地聯動,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同時,將構建央地協同監測預警機制,針對重點地區、主要企業、關鍵領域加強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預警研判。定期召開運行分析會、開展專題調研,及時掌握行業發展情況和企業痛點難點堵點,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此外,將加大政策支持。落實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穩定行業預期。鼓勵利用社會資本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信貸、債券、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支持企業發展。
《方案》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1、落實好現有新能源汽車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抓好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工作,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
2、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研究探索推廣區域貨運重卡零排放試點,進一步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
3、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企業開發更多先進適用車型,充分挖掘農村地區消費潛力。
4、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深度融合發展。
深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穩步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
穩定燃油汽車消費
1、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實施汽車限購地區在2022年購車指標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購車指標,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
2、加強產業發展監測與市場動態評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研究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消除地方保護行為,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
3、鼓勵企業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積極探索混合動力、低碳燃料等技術路線,促進燃油汽車市場平穩發展。
4、鼓勵企業加大高端化、定制化的房車、皮卡等產品供給,深挖細分市場消費潛力。
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
1、鼓勵汽車企業加快研發和生產面向國際市場的汽車產品,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加強與航運企業、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鞏固擴大重點國家和地區市場汽車出口,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市場開拓力度,培育汽車出口優勢。
2、指導行業機構組建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創新聯盟,促進企業之間實現信息資源、網絡渠道等共建共享。
3、研究建設海外政策、法規、標準等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推動與主要出口目的國檢測認證標準的統一。
4、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全產業鏈低碳發展合作,推動形成互相認可的碳排放、碳足跡核算體系,為汽車企業海外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
1、鼓勵地方綜合運用經濟、技術等手段推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違規非標商用車淘汰報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
2、推動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暢通報廢回收利用渠道。
3、支持二手車流通規模化發展,各地嚴格落實全面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運營二手車的遷入限制,促進二手車自由流通和企業跨區域經營。
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水平
1、支持開展車用芯片、固態電池、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
2、優化完善汽車技術標準和汽車產品質量認證供給體系,引導企業通過提高汽車產品安全技術水平、降低傳統燃油汽車油耗、提高新能源汽車低溫適應性能等,持續提升汽車產品質量,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安心使用。
3、引導企業加快5G信息通信、車路協同、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開發更多適合消費者的服務功能,持續提升駕乘體驗,催生更多購買需求。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1、發揮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作用,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和深度合作,形成戰略聯盟、簽訂長單、技術合作等長效機制穩定供給。
2、組織開展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工作,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合力。
3、組織開展“1+N”制造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4、建立健全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監測評估公共服務平臺,動態監測鏈上企業供應變化趨勢,及早識別供應鏈安全風險。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
1、落實《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優化配套環境。
2、鼓勵各地科學預測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做好城市及周邊縣鄉村公共充電網絡布局規劃,推動充電設施布局建設、配套電網擴容改造有序開展。
3、鼓勵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光儲充放”一體站等新技術推廣應用,提升充電服務保障能力。
4、引導地方對高速公路、鄉鎮等保障型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支持,加大行業扶持力度。鼓勵地方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遠途、中重型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應用。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