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消費電子巨頭將建電池新工廠!

時間:2023-05-05

來源:OFweek鋰電網

導語:據報道,5月3日,全球消費電子巨頭戴森公司宣布,將在新加坡建設一家新工廠,生產具有專利技術的戴森電池,用于戴森公司開發的新產品。

  戴森公司的新工廠占地面積相當于53個籃球場,是戴森公司有史以來在先進制造領域的最重大投資,預計將于2025年全面投入運營。

  戴森公司表示,此次宣布將在新加坡新建電池工廠,是其規模達27.5億美元(約190億元人民幣)的五年投資計劃的一部分,將進一步增強其工程和制造能力,以便更快地將技術推向市場。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戴森公司透露其還將在菲律賓和英國開設研發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公司并沒有詳細說明此次擬建電池工廠將生產消費電池、動力電池或儲能電池,當然,也不排除這三大領域的電池都生產的可能。

  無論將來的電池產品應用于哪一領域,大手筆投資電池制造,都是戴森公司看好電池應用前景的表現。

  投資固態電池

  早在2015年,戴森公司已開始布局電池行業:當年3月,戴森公司向固態電池創業公司Sakti3注資1500萬美元。7個月后,戴森公司再度斥資9000萬美元收購了Sakti3的剩余股權。

  資料顯示,Sakti3是一家專門從事固態電池技術研發的公司。該公司的創始人Sastry此前就讀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工程學系。2006年,他開始研究固態鋰電池技術,2007年成立了Sakti3。2009年獲得了來自Khosla Ventures的200萬美元的融資;2010年4月獲得700萬美元融資;2010年9月再次獲得來自通用汽車和Itochu Technology Ventures的420萬美元融資。

  Sakti3不愿意對外提及使用了何種電解質及其他技術。從2015年的相關資料來看,Sakti3的固態電池采用的是薄膜沉積技術,這一技術往往用于光伏太陽能電池。電池內部沒有液體電解質,而是采用了一種“夾層”裝置充當電解質,保證電離子間的正常傳輸。

  戴森公司曾透露,Sakti3的固態電池能夠做到55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這與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最高300wh/kg左右相比,提升了接近一倍。

  不過,在目前的市場上,關于Sakti3并沒有更多消息。

  除了收購Sakti3,據了解,戴森公司內部還培養了另一支電化學團隊,這支隊伍自2010年以來一直致力于固態電池的商業化。

  2016年,戴森公司曾宣布投資14億美元(約97億元人民幣)建設固態鋰電池工廠。

  曾200億元造車停止

  戴森公司對造車的布局,比進入電池領域更早。

  據悉,從2013年開始,戴森公司就陸續從勞斯萊斯、路虎、賓利、特斯拉、阿斯頓·馬丁等車企招聘研發、技術等人才,組成了超過400人的研發團隊。

  2015年收購Sakti3,一方面是家電制造領域有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在客觀上為電動汽車制造鋪路。

  2017年,戴森公司宣布將推出一款名為Digital Motor的電動汽車,并曾計劃在新加坡生產電動汽車,戴森CEO詹姆斯·戴森曾在給員工們的一封信中表示,“戴森已經開始研發電動汽車,將于2020年發布,首款車可能搭載固態電池技術?!?/p>

  據悉,新車采用五門設計,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1米、1.75米、1.5米。與所有戴森產品一樣,新車車身整體設計遵循“形式服務于功能”的理念,例如前后風擋玻璃將安裝戴森Airblade擋風玻璃清理系統。

  詹姆斯·戴森還表示,公司將在電動技術以及車輛設計上投入25億英鎊(約217億元人民幣)。

  2018年,戴森公司投資1.16億英鎊(約10億元人民幣)在英國南部建造超過10英里的測試軌道,用來評估車輛的性能。

  不過,在2019年,詹姆斯·戴森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宣布:戴森將放棄電動車計劃,理由是其“不具備商業可行性”。

  詹姆斯·戴森在郵件中提到:實際上戴森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了一款“極好的電動汽車”,但它不會上路,因為在商業上不可行。戴森方面已通過一系列嘗試去為這個造車項目尋找一個“買家”,但截止目前仍未成功,因此該計劃只能停止。

  同時,詹姆斯·戴森表示:“這并不是產品的失敗,也不是項目團隊的失敗,他們會很難接受這個消息”。他強調,戴森的團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都非常努力,只是在商業化上沒有可行的辦法。

  這意味著,戴森公司自2017年啟動的這一“跨界造車”項目正式結束。

  業內人士推測戴森公司是為了及時止損。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