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是指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的運輸車,AGV屬于輪式移動機器人(WMR――Wheeled
Mobile
Robot)的范疇。工業應用中不需駕駛員的搬運車,以可充電之蓄電池為其動力來源。一般可透過電腦來控制其行進路線以及行為,或利用電磁軌道(electromagneticpath-followingsystem)來設立其行進路線,電磁軌道黏貼於地板上,無人搬運車(Driverless)則依循電磁軌道所帶來的訊息進行移動與動作的運輸車。
近年來,移動機器人賽道一直非常火熱,由于移動的特性切入當前生產生活的痛點和難點,所以大量的初創企業紛紛嶄露頭角,但是2020年的疫情給行業陡增了大量的不確定性。
6月16日下午16:00,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博士攜手斯坦德機器人項目方案總工程師梁凱翔、海柔創新銷售總監孟照坤兩位行業專家,對后疫情時期移動機器人市場趨勢進行了深入剖析。
“變”量與“定”量
在題為《移動機器人的“定”量與“變”量》的主題演講中,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博士認為:“疫情之下,需求為主,現金為王。一方面資本紛紛裹足不前,資本聚集效應凸顯,眾多企業面臨續血難的挑戰。同時下游投資萎縮,眾多年前商量好的項目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問題紛紛斷檔。”
另一方面,疫情衍生出來的“用工荒”、“返工難”問題也讓企業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盡快的實現產線、倉儲智能化。同時,“消殺”、“防疫”、“配送”等商用服務機器人的短期剛需陡增,如何把握客戶短時間激增的需求,讓這種心理“變量”成為“定量”,進一步的推動行業布局,更是后疫情時期整個行業該思考的問題。
疫情下,各種配送、消殺機器人成為短時間的剛需,但是防疫機器人屬于特定時期的特定剛需,但是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商用配送機器人方面,受制于當前技術的不成熟和價格的敏感,短時間內還難以迎來大規模增長。
且從數據來看,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發布的《2020年移動服務機器人行業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AGV銷量2.93萬臺,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制造及倉儲AGV領域(包含制造業AGV、AGC以及電商倉儲AGV、戶外重載AGV、叉車AGV等)共占比80.2%。
同時,GGII預測,2023年行業規模超過80億元,其中超80%企業有資金需求,工業及倉儲領域需求空間將超過18萬臺,市場潛力巨大。
但截止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移動機器人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60家,行業有進有退、有起有落,從競爭格局來看,頭部企業并不確定,各種“巨頭”跨界入局,變數增大。
張小飛認為:“入局企業增多,但并不一定就代表會進入市場紅海,淘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沒有找準自己的精準定位,移動機器人細分領域眾多,每個分支都可能是藍海。”
工業場景下有一個特色就是非標需求,張小飛講到:“企業一定要穩,少跨界,速度不要太快,步子不要太大,一個細分領域就能創造出一個上市公司,專注自身,多看看你在細分行業的位置。”
激光SLAM賦能柔性物流
斯坦德機器人項目方案總工程師梁凱翔做了表示:“隨著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需求不斷增強,對產線物流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體來講,就是當下的產線物流只適合單一化產品,導致需求端和生產端無法完全匹配,同時信息傳遞效率低導致的生產效率低,不同產品間生產轉換時間長。
所以說,激光SLAM導航AGV一定是未來的方向。而要賦能柔性物流,激光AGV能解決哪些問題?斯坦德將其歸結為四大點,即快速部署、拓展性強、智能調度、智能繞障。
基于自然無軌導航技術,無需場景改造,自動生成環境地圖,實現調度規劃服務快速部署。這樣,終端企業就能快速切換應用場景,快速調整的生產線,目前斯坦德可以做到客戶現場一周之內完成部署。
可以高效對接企業MES/WMS企業信息系統,可以為企業隨時添加、調整生產計劃。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打通訂單環節,根據客戶的訂單需求來進行快速的產線調整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梁凱翔講到:“例如我們有一家客戶,客戶的立庫信息化已經打通,當需求端有新的需求,會直接通過信息流產生新的任務,指令會自動送達給AGV,AGV自動去挑選物料,整個過程會實現完全的無人化。”
在智能調度系統方面,斯坦德機器人基于自研架構和智能規劃算法,實現機器人大規模調度,保證系統高效運轉,達到多點對多點的配送場景,機器人可以在途中自主進行路徑規劃。
最后一點,相比于傳統的磁條、二維碼導航AGV碰到障礙物只能停止的問題,斯坦德激光SLAM導航AGV可以搭載激光雷達、視覺攝像頭等傳感器,智能檢測識別障礙物,主動停駛和繞障。
梁凱翔講到:“斯坦德的目標一是要以解決客戶痛點、為客戶創造價值作為目標,我們認為只有持續不斷的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上屹立不倒。”
“箱式”倉儲機器人的創新與應用
傳統的人工倉人力成本太高,但現代化的“貨到人”由于要預留出大量位置給機器人輾轉挪騰,倉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從創立之初,海柔創新從一開始就想搬運的就不是貨架,而是料箱。相比于搬運整個貨架,直接挑選出需要的貨箱,再對接到揀選的工位,效率會更高。不動貨架,只動機器人和料箱,這樣倉儲密度就會直線上升。
海柔創新銷售總監孟照坤表示“在我們已經落地的項目實測中發現,海柔創新的庫寶箱式機器人部署時間僅為7天,卻可以提升3-4倍工作效率,提升存儲密度80%,而其成本約為傳統箱式存儲系統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孟照坤講到:“6月15日,海柔創新進一步為客戶創造價值,正式推出雙深位箱式倉儲機器人庫寶A42D。”
庫寶A42D箱式倉儲機器人支持倉庫采用4.5m雙深位貨架,至多減少50%巷道面積,較傳統人工倉提升130%存儲密度。庫寶A42D機器人配置可定制化伸縮貨叉,對深淺貨位的實現智能存取。海柔創新同時深入研究雙深位系統的業務場景,開創全新的取貨方式及庫位策略,滿足多種業務需求,兼具效率及柔性。
雙深位箱式倉儲機器人庫寶A42D是海柔創新耗時1年半,并經過多版本迭代更新,已于2020年3月完成首個庫寶A42D系統項目進場,現已服務于世界頂尖3PL客戶。
目前,海柔創新已經在海內外建立銷售和技術服務中心,并與全球優秀系統集成商合作,結合多項物流技術,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及全流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