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機器人行業的產業鏈較短,行業壁壘較高,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核心零部件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整體性能,具有技術含量高、利潤高的特點;機器人本體是承上啟下的環節,有一定壟斷性,議價能力較強;下游系統集成商是機器人商業化、大規模普及的關鍵,且具有渠道優勢。
而其中,核心零部件一直是限制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桎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產企業也開始向該領域進軍,誕生了一批真正擁有自主產權的企業,加速替代進口。
舉例來說,根據GGII數據,納博特斯克供貨周期4個半月左右,住友重機訂單已排在1年之后。而減速器全球供貨缺口放大給國產企業打開市場創造了機遇,同理,在伺服電機與控制器方面,由于產能與議價能力的問題,國內企業在今年積極布局,技術破冰。中大力德、綠的、埃斯頓、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一大批企業紛紛突破技術壁壘,為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添磚加瓦。
而隨著核心零部件長期受制的情形慢慢發生改變,對目前整個機器人供應鏈體系乃至未來發展將會產生深遠影響,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對于本體企業來說,首先會降低生產成本,其次是產能的擴張,特別是2017年零部件緊缺對機器人廠商產能的擴張形成一定制約。國產化并非一定會帶來利潤率的提升,當前國內本體廠商最重要的是擴張市場,處于“以利潤換市場”的階段。
2)對于系統集成商來說,成本下滑會推廣機器人的應用,使得機器人能夠走進更多企業。下游需求增強,會提升集成商的產業地位,銷售規模的擴張是可以預見的,從而有利于集成商的發展。
3)對于發展方向來說,有利于國內企業向一體化模式探索。從國際經驗來看,四大家族均采用一體化的模式。全產業鏈模式是當下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發展趨勢,在核心零部件有深入布局的公司,采用該模式將保障較高的盈利能力。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