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30年風雨歷程 石化工業形成強大工業體系

時間:2008-12-1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改革開放給這個行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3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石化工業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改革開放給這個行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3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30年來,我國原油增長77%,天然氣增長4.1倍,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為1978年的3倍和36倍;乙烯生產能力從1978年的45.9萬噸/年躍升至2007年的996.5萬噸/年,是1978年的20.7倍;合成樹脂產量從1978年的67.9萬噸猛增至2007年的3073.6萬噸,是1978年的44.3倍;合成纖維產量從1978年的16.93萬噸猛增至2007年的2201.8萬噸,是1978年的129倍;合成橡膠產量從10.19萬噸猛增至222萬噸,是1978年的20.8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化學工業生產和消費大國。   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跨入世界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1970年不變價格)為75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僅169.68億元。2007年,全行業總產值達到53200億元,是1978年的70倍;實現利潤5494億元,是1978年的89倍。   30年來,全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平均增速都在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近幾年里甚至達到30%左右。目前,我國的合成氨、化學肥料、合成纖維聚合物、硫酸、農藥、燒堿、電石、染料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加工量和乙烯、涂料、輪胎等重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形成完整強大的工業體系   改革開放初期,石化行業有縣以上企業5400家,其中大中型企業368家;2007年全行業有不同規模和所有制企業10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478家,大中型企業2366家,行業資產總值達40316億元。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旺盛,改革開放30年間,石油和化學工業成為最具投資吸引力的行業之一。   近幾年來,石油和化學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7年達到7052億元。石化工業目前已經形成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國防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機械等幾十個行業,生產4萬多種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品種較為配套,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強大工業體系。   近年來,通過大力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落實節能減排,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和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增速逐步回落,新型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信息化學品等高新產業迅速崛起,成為行業發展的強勁增長點。石油和化學工業正逐步走上一條資源消耗少、環境代價低、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改革開放30年來,全行業認真實施“科教興國”、“科技興化”戰略,在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以及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自1985年國家設立科技獎勵以來,石油和化學工業共取得行業科技進步獎2383項,技術發明獎83項,自然科學獎1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09項,國家發明獎65項。   30年來,全行業突破了一大批關鍵、共性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打破了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中石油的巖性油氣藏與前陸盆地勘探技術、大型砂巖油田穩產和提高采收率技術、被動裂谷盆地油氣成藏規律研究和評價技術等都居于世界前列,并以自主創新的勘探理論,先后發現了南堡油田和普光氣田。   30年來,全行業開發應用了一大批新工藝、新技術,促進了產業升級。MDI制造技術與裝備的開發,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30年來,全行業形成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提高了產業核心競爭力。我國自主研發的殺菌劑“氟嗎啉”,以其活性高、毒性低等顯著特點,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30年來,全行業開發出一大批重大技術裝備研制項目,提高了行業裝備水平: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關鍵設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地震處理解釋一體化軟件、成套測井裝備、9000米和12000米超深井鉆機等關鍵技術裝備已研發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大口徑高鋼級油氣輸送管等產品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取得20余項國內外專利。   企業改革方興未艾 機制轉換成效顯著   30年來,石油和化工企業對業務、資產、財務、機構和人員進行全面重組,較好地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通過實施“大公司、大集團、大基地”戰略,優勢企業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界限,加快了生產要素跨區域、跨行業的合理流動,形成了一大批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化工園區。   到2007年底,全國已形成14個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化工基地,原油年加工能力達到3.8億噸,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煉油大國。目前石油和化工行業有上市公司140多家,化工園區60多個。2007年中國石油在全球石油公司50強的排名上升   到第7位;以銷售收入計算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石化位居第16位,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商和第五大乙烯生產商,加油站總數位居世界第3位。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異軍突起、高速發展,在精細化工和產品深加工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產品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非公有控股企業已接近千家,不少企業躋身全行業以至世界化工專業領域的前列。到2007年底,全國非公有控股企業的產值已達21600多億元,分別占全國石油和化工總產值和總利潤的40%和24%。   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對外開放成就顯著   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開啟了強國富民的歷史征程。30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積極發展對外貿易,著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2007年全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3198億美元,是1978年的195倍,貿易活動涉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全行業不斷提高外資利用的水平和質量,優化引進外資結構,到2007年底全行業累計利用外資1657億美元。目前世界500強中的國際大型石油和化工公司都已在華投資建廠,不少公司還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遷到我國。2007年底,外資企業已達2055家,形成以油氣開發、油品營銷、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專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倉儲物流、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為重點的產業集群,很多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也帶來新的管理模式和發展理念。   全行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彌補國內油氣資源不足、建立國際穩定的油氣供應基地,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目前我國石油石化企業海外業務已經擴展到50多個國家、100多個油氣項目,形成5大油氣產區,原油作業產量達8800萬噸,海外權益原油產量4052萬噸;天然氣作業產量達80億立方米,權益天然氣產量60億立方米;海外油氣管道總里程達5300公里。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