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工業機器人,通常是指面向制造業的多關節機械手臂,或其他擁有多自由度的機械裝置,主要用于代替人工從事柔性生產環節。它融匯了機械制造、電子電氣、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等學科的尖端技術,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快速成長”+“進口替代”是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最重要的兩個特征:國內制造業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并仍處于加速成長階段,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3.6萬臺,同比2016年增長了92%。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仍較低,預計未來5-8年間,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平均增速將超過20%。目前我國乃至全球超過50%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四大家族”所占有,國內品牌近年來奮起直追,未來進口替代空間廣闊。依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規劃,2017-2020年間,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復合增速將達到37%。
三大核心零部件,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工業機器人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別是控制器(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三者分別占工業機器人成本極成的15%、20%、35%。目前我國85%的減速器市場、90%的伺服電機市場、及超過80%的控制系統市場被海外品牌占據。盡管前路艱難,但國內已出現了如匯川技術(伺服)、埃斯頓(控制系統)、中大力德(減速機)等快速成長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未來進口替代空間值得期待。
拓展系統集成業務是工業機器人制造商的必經之路:系統集成環節的技術難度比工業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等環節低,但其商業模式更傾向于輕資產,市場空間更廣闊。結合實際案例,本文估算工業機器人制造和系統集成市場空間的比例約為1:3左右。對于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商來說,依靠自身在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知名度,涉足系統集成是擴大公司體量的重要途徑,“本體+集成”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全球機器人公司發展的共同趨勢。本文估算2016年我國智能制造系統集成的市場空間約為735億元,全球約2487億元,到2020年則將分別達到1760億、4380億。
投資建議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快速成長”+“進口替代”是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最重要的兩個特征。我國正處于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時間窗口,智能化改造需求空間巨大且增長迅速,工業機器人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盡管“四大家族”在該領域的影響力依然很大,但近年來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銷量快速增長,技術突破也在加速推進,進口替代已成大勢。建議短期內關注各細分行業的系統集成商龍頭,如光來機電(汽車電子)、今天國際(鋰電煙草)、哈工智能(汽車)等;中長期關注擁有核心技術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如埃斯頓、大族激先、新時達、拓斯達、機器人等,并關注這些公司在系統集成領域的業務拓展情況;長期來看,核心零部件廠商將持續保持較強的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建議關注匯川技術(伺服)、中大力德(減速器)、昊志機電(減速器)、秦川機床(減速器)、上海機電(減速器)等。
風險提示
(1)核心零部件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的風險:三大核心零部件占據了本體制造成本的70%,國內不少上市公司投入到核心零部件的研發,但進口替代進度相對緩慢。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對設備投入要求高、對加工工藝要求高,有很高的壁壘,因此存在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的風險。
(2)國產工業機器人進口替代不及預期的風險:我國已有一部分企業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的批量銷售,但整體來看,技術水平仍與“四大家族”有較大差距,雖然政府對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給予眾多支持,但仍有高端機器人進口替代不及預期的風險。
(3)系統集成環節競爭加劇、毛利率下降的風險:目前我國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國內系統集成商可以維持較高的毛利率,但未來這些系統集成商可能會面臨來自海外品牌的競爭,及來自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商的競爭,該環節的競爭可能加劇,進而導致整體毛利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