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各國機器人企業逐鹿中國市場 服務機器人前景樂觀

時間:2017-09-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十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有一天機器人能在工廠車間完成復雜的工序、在醫院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在餐廳為客人點餐……

十年前,人們還很難想象,有一天機器人能在工廠車間完成復雜的工序、在醫院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在餐廳為客人點餐……美國彭博社認為,從世界范圍內看,中國的機器人市場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較為成熟的應用場景是在京東的倉庫中,工業機器人可在1個小時內搬運3600個包裹,效率是人工的4倍。中國機器人市場迅速崛起,讓中國成為各國機器人企業的必爭之地。

智能語音服務型機器人

木爺機器人公司推出的智能語音服務型機器人

美國運動控制系統和配件供應商科爾摩根進入中國市場已有十年,該公司中國和東南亞區域市場總經理劉偉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對中國市場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中國速度”,“這句標語也貼在我們公司美國的銷售部門里,中國客戶的特點就是快。”據劉偉峰介紹,發達國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時間較長,一般要等整個樣品完全成熟后,再與客戶接觸。但中國機器人企業會待樣品研發成熟之前,先參考國外企業采用了哪些器件,然后和客戶共同探討下一步開發步驟。

談到工業機器人新的應用場景,劉偉峰認為,出于安全性考慮,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一直與人分隔開來,放置在具有安全切換功能的隱形圍欄后。協作機器人的出現給工業機器人和人“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它們能從傳送帶上拿起物體,放進盒子里,或者幫助工人搬起重物。但目前,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十分有限。在醫療領域,協作機器人僅可作為輔助工位扮演手術機器人的角色,或者應用在有輻射的環境。

即便如此,機器人巨頭企業德國庫卡和日本發那科也開始進軍協作機器人領域。在發那科的上海合資工廠里,《環球時報》記者幾乎看不到工人的影子。有幾臺機器人在搬運輪胎時,會按一定軌跡運動,當人出現在其軌跡中時,機器人會自動停下來。“協作機器人的工作環境是開放的,沒有圍欄。機器和人共同工作,首當其沖的是保證安全性。”該公司一位工程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丹麥優敖是從南丹麥大學實驗室走出來的協作機器人企業。該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蘇璧凱對《環球時報》記者談到,協作機器人和傳統工業機器人是互補關系,因為協作機器人代替的是一些重復的、危險的、枯燥的工種,使工人投入到附加值更高且更有創造性的工序當中。

在上海木爺機器人公司董事長蔣化冰看來,另一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前景十分樂觀。“與華為手機趕超國際品牌一樣,現在中國雖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落后于西方國家,但基于中國的人口紅利,服務機器人會從應用上倒逼技術發展。”蔣化冰認為,當大部分服務型機器人都瞄準家庭應用場景時,如何使機器人變得更“聰明”,能從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中讀懂人的心思做出正確判斷,將成為服務機器人開發者競爭的焦點。

中國電子學會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李颋認為,就傳統路徑看,中國機器人和西方國家差距比較大,但智能化路徑是中國機器人實現躍升發展的很好的突破口。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研究經理盧言霞認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尤其是深度學習方面,仍落后于國外。比如,在圖像識別方面,運用比較多的是在環境中障礙物比較少的情況下對目標的抓取和識別,缺少復雜的測繪、測量或避障的功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