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機器人VS體力勞動者 制造業工人失業或許就在眼前

時間:2017-06-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每當提及工業自動化將要搶奪我們的工作時均會引來大量爭議,不過,無可爭議的是以人工智能及工業機器人為主的工業自動化發展屬于大勢所趨,無論未來我們如何都無法避免它們的存在!

當下不僅在工業制造業中簡單的操作會被工業機器人所替代,而且比較高端的金融,數據等崗位同樣有被挑戰的風險,這一波自動化技術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巨大挑戰,未來每個工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自動化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就需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

每當提及工業自動化將要搶奪我們的工作時均會引來大量爭議,不過,無可爭議的是以人工智能及工業機器人為主的工業自動化發展屬于大勢所趨,無論未來我們如何都無法避免它們的存在!當下不僅在工業制造業中簡單的操作會被工業機器人所替代,而且比較高端的金融,數據等崗位同樣有被挑戰的風險,這一波自動化技術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巨大挑戰,未來每個工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自動化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就需要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自動化發展的趨勢不禁讓人產生疑慮,其難道真的會讓勞動者無解?

或許未來搶走我們工作的不是人

以前流行一句話,說是一輛寶馬車沖進湖里撞死了一條魚,這條魚做夢都沒想過自己在水里會被車撞死,所以說干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在傳統行業競爭局面及思維方式要有變化。傳統企業的競爭格局變得越發復雜,過去我國移動服務商三大巨頭一直認為是互相競爭,后來漸漸的發現主要競爭對手是互聯網巨頭。競爭格局需要不同思維變化,相對于工業自動化技術與普及來講,主要的技術與商業化推廣由發達經濟國家所掌控,同樣,對于發達國家的沖擊不可小覷。

拿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來說,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表示,日益流行的自動化卻已經導致了中產階級的空心化。并且給出了一組數據,1968年,25-54歲“黃金年齡”美國人的失業率為5%;今天這個數字達到15%。美國這個年齡段群體的勞動參與率為80.9%,落后于大多數西歐國家。如果這種趨勢延續,到2050年,25-54歲的美國人將有三分之一不參加工作。通過其給出的數據來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已經給勞動者崗位帶來可怕的沖擊,但是從客觀上來講,無論工業自動化有多厲害,人類都是最大贏家,其歸根結底自動化是為人類服務的!

挑戰與機會并存!

遙想汽車的發明對馬車的沖擊,一開始人們對汽車的出現同樣表示疑慮,但是隨著汽車工業化的普及,與汽車相關的產業迅速崛起,帶動勞動者的就業及機會一并出現,當下工業自動化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工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并且提高了設計和使用機器人的相關產業工人的勞動收入,這些收入將主要進入服務業,創造更多服務業就業,拉動經濟消費,從而造就更多的經濟增長。

從這方面看,未來自動化產業鏈的相關工作會成為熱門,第三產業服務業也將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整體來看,自動化是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但并不能解決所有的產業問題,自動化的發展終歸是人類所創造出的工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拉動就業的是低端及中端制造業行業,這些行業在迎接自動化的到來勢必會沖擊大部分的普通就業崗位,這是無法回避及待解決的問題!后知后覺的我們應該提前學習一些相關技能才能足以立身!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