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熱潮漸漸褪去,這項技術進入商業應用的成熟期,而曾經的“讓每個家庭變成智造工坊”的口號卻仍然虛無縹緲。3D打印技術與消費市場之間真的相隔鴻溝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為普通人定制消費品有多大可行性呢?
3D打印應用產業鏈正在成熟
事實上,3D打印技術并沒有遠離消費市場而去,正好相反,它開始逐漸深入了。很多知名品牌已經將3D打印技術應用在產品設計和研發中,以提供接近完美的用戶體驗。這里面有膳魔師的保溫杯,西鐵城的手表,捷安特的自行車,海爾的空調和洗衣機,以及近期火熱的3D打印跑鞋——安德瑪、阿迪達斯還有國產品牌匹克都推出了應用3D打印技術的運動鞋。
整個產業的上、中、下游,都趨向成熟。上游的3D打印耗材供應,除了3DSystems和Stratasys都有獨立的耗材研發體系之外,惠普的加入吸引了諸多化工行業企業投入3D打印耗材研發中,巴斯夫、贏創集團、阿科瑪和漢高集團相繼成為惠普3D打印耗材供應商。
在中游的3D打印設備和技術上,盡管技術成熟度已經很高,業內的研發升級從來沒有停止。Carbon3D公司專利所有的CLIP技術將3D打印速度提升了十幾倍到幾十倍,并且已經有兩代商用3D打印機上市。2016年末到2017年初的多激光頭金屬燒結技術,也成倍地提升了金屬3D打印速度,而這個技術不僅由國外廠商掌握、國內廠商也有類似的技術方案。
前日,Stratasys更展示了號稱“下一代3D打印技術”,叫做“ContinousBuild”,采用大規模集群化的FDM3D打印機自動分配打印任務、自動打印和補充材料、自動投放印品并繼續下一批打印任務。這是FDM3D打印技術的再升級,實現集群、連續的批量制造。
而在下游,3D打印服務機構和解決方案商正在拓展3D打印服務,并且業績表現不錯。國內的意造網,國外的shapeways和Materialise等;比利時3D打印服務商Materialise在2017年Q1實現了營收增長19.7%。
惠普在北美和歐洲已經建立超過十二家3D打印體驗中心,提供商用3D打印試驗和解決方案服務。在國內則是震旦3D計劃在大陸地區與當地高校、產業合作,建立200家以上的3D打印服務中心。
總之,盡管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常接觸到3D打印,這項技術還是逐漸滲透到消費領域的各個層面中。產業鏈正在成熟,而它的應用也在擴展,我們喝水用的膳魔師保溫杯非常好用,里面也有3D打印技術的應用價值。
不再臺前在幕后讓生活更美好一點
過去在開源的桌面型3D打印機大熱的時候,有一種輿論是“讓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臺3D打印機”,現在看來并不現實,甚至它進入家庭中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而且籠罩在“3D打印”這個詞匯上的光環,實際上誤導了人們的預期,高期望值之下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對3D打印機并沒有具體的概念。而且我們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買3D打印機,用它來做什么?
反而在另一種層面上,3D打印技術與普通消費群體產生聯系。比如握感更好的保溫杯,騎行更輕便舒適的自行車,貼合面部的運動眼鏡,腳部保護更好的運動鞋,個人定制的耳塞,等等。3D打印技術在這背后的研發和測試中起作用,悄然間改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人們并沒有察覺。
說白了,大眾消費者需要的并不是3D打印技術本身,而是需要由3D打印技術滿足個性化需求所帶來的價值。
個性化定制數字印刷異曲同工
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的現狀,和3D打印與傳統制造業可以說異曲同工。數字印刷業務量在全球印刷行業僅占4%的比例,傳統印刷仍然是主流,不過數字印刷卻越來越被行業所采用,這就是它小批量、定制化靈活的特點,受到歡迎。
在剛結束的ChinaPrint2017展會上,數字印刷與互聯網的結合產生了新的生命力——互聯網定制印刷有大量的不同用戶需求,數字印刷行業有很強的小批量定制能力和靈活的變化,二者匹配直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訂單。
典型的就是我們在超市常見的味全每日C“拼字瓶”,瓶身上不同的文字拼起來成為一句話,這種定制化瓶身標簽就歸功于數字印刷。另外在婚禮、活動、賽事現場的小糖果包裝,借助數字印刷也可以小批量定制,把想要的圖案、文字或二維碼印制在糖果包裝袋上。甚至家用的壁紙、屏風、窗簾,也都可以采用數字印刷的方式定制風格。
這或許是3D打印技術在消費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3D打印擅長小批量定制,從平面的圖案變成立體的實物,同樣存在這樣的需求;而網絡是一個理想的入口。
這種苗頭已經出現了,2016年3D打印月球燈在微博和淘寶上著實火了一把,可以定制圖案、文字的這種創意禮品深受年輕人的歡迎。這或許是3D打印技術與普通消費者距離最近的一次。
不過3D打印行業與大眾消費市場的蜜月期遠未到來,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的潛在需求也遠遠沒有開發。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