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在丹麥各個港口投放3D打印珊瑚礁以促進生物多樣性的項目已經取得了成功成果。僅僅五個月后,3D打印珊瑚礁就吸引了各種海洋物種,包括藻類、貽貝和較小的魚類,而在一些港口,鰻魚和鱈魚等其他物種也回歸了。
該項目由3DCP集團旗下的丹麥組織StoneReefs與總部位于哥本哈根的建筑3D打印公司COBOD合作發起。COBOD的技術通常用于建造房屋——例如科羅拉多州的VeroVista防火房屋——在這種情況下被用來制造一系列大型人工珊瑚礁。具體來說,COBOD的BOD23D打印機與一種由二氧化碳還原水泥、當地骨料和碎貽貝殼(吸引海洋生物的關鍵成分)混合制成的材料一起使用。該材料是通過COBOD的開源材料戰略與Holcim等合作伙伴合作開發的。
人工珊瑚礁結構的設計考慮了幾件事:首先,它們必須具有珊瑚礁生物的紋理,以便為物種提供庇護所并支持殖民;其次,它們必須在不影響港口運營的情況下無縫集成到碼頭板樁墻中。
“3D打印讓我們能夠在不干擾港動的情況下改善生物多樣性,”3DCP集團和Stonereef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kkelBrich評論道。“我們制造與墻壁幾何形狀相匹配的模塊,不會干擾日常作,而是提供海洋生物所需的紋理。我們體驗到,當你給大自然一個立足點時,生命就會在幾個月內回歸。
這個想法被證明是成功的,3D打印的人工魚礁板在丹麥的多個港口顯示出可喜的結果,包括哥本哈根、奧胡斯、科索爾、赫爾辛格、斯普羅格和弗雷德里西亞。在后者的港口,StoneReefs及其合作伙伴報告了最好的結果,鱈魚和鰻魚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回歸了。在這些初始安裝成功之后,更多的3D打印珊瑚礁結構將在北歐五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安裝。
“很高興看到我們的3D建筑打印技術在我們位于諾德哈恩港的總部附近發揮作用,”COBODInternational創始人兼總經理HenrikLund-Nielsen補充道。“Stonereefs展示了我們技術的優勢,包括設計自由度、通過開放式材料方法實現的材料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這些優勢可應用于許多有助于恢復生物多樣性的近海和海洋應用。該項目展示了建筑技術如何為工業和自然服務,并具有更廣泛的海洋和近海應用潛力。
該項目還得到了可再生能源公司Orsted和可持續基礎設施公司Sund&;Baelt的支持,是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丹麥分會和丹麥城市規劃組織By&;Havn合作啟動的。它是越來越多的利用3D打印,特別是混凝土3D打印的人工魚礁項目之一。例如,在荷蘭,初創公司Coastruction正在利用增材制造來重建沿海生態系統,同時支持清潔能源。約旦、邁阿密、阿曼、韓國等地也正在形成類似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