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2016年最火熱的領域,不僅出現了一大批優秀創業項目,更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近日,由新京報主辦的“尋找中國創客”第三季啟動峰會之人工智能論壇上,紫牛基金聯合創始人張泉靈,云啟資本董事陳昱,聯想之星總經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智融集團CEO焦可等一線投資機構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
張泉靈:大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天然優勢
張泉靈在論壇上表示,大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天然的優勢,數據、用戶行為、場景加上人工智能就能變成錢。小公司可以成為大公司人工智能產業的其中一環,或者進入其他產業彎道超車。
人工智能在未來可能會進入很多原來沒有想到的行業,提供很多原來沒有想到的應用。她用紫牛基金投資過的項目編程貓舉例。原來一對一教育最大的就是成本,但變成機器人(22.080,0.04,0.18%)時,整個商業模型都會改變。目前雖然泡沫多,但還是“獵人太多,狼不夠”。人工智能的資本市場依舊供大于需,這為扶持小公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陳昱:替代人類重復工種的機器人是投資標的
陳昱表示,替代人類重復工種的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投資標的,未來應用市場會非常大。如果成本足夠低,不需要售賣機器人,而是將機器人租賃出去進行簡單工作,就會有大量需求。所以云啟資本傾向于選擇投資供應鏈成熟、在市面上成本最低的落地型公司。
如今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傳感器成本不斷下降,體量不斷提升。它的成本和精度就直接決定了這個機器人的普及程度。現在機器人的機器學習能力也大幅提升,能夠解決很多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的問題。未來能夠幫人做很多的工作。
王明耀:中國的AI+移動支付已經完全超越美國
王明耀表示,在美國做了很多投資后發現,中美在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上是類似的,尤其在技術層面上,中美并沒有什么顯著的差異,但在行業改造和應用場景當中的差別非常大,因為兩個國家的市場差別很大,都有自己結合人工智能的優勢產業,比如中國的AI+移動支付,已經完全超越美國。
而未來人工智能的投資方向,主要包含兩塊。一個是人工智能的技術本身,項目是否有感知的技術、有各種深度學習的技術;另一個就是人工智能的應用,而最大的空間其實也在應用上。
焦可:人工智能將很快取代線下風控人員
焦可表示,在金融領域,中國有100萬名線下風控人員,但人工智能將很快會取代這部分人群,對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中國的傳統金融機構在做放貸業務時,只看基本的幾項數據,但不少服務業是沒有繳社保的,就會直接被拒掉。中國目前有已經100萬名線下風控人員,但即使是這樣,也會丟失掉大量客戶、出現一些意外。
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基于用戶提供的海量特征數據建立風控模型,然后再分步驟做深度的數據挖掘,不僅沒有人工審核,在降低風險的同時更能提升業務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