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傳感器新規即將出臺,這些應用市場潛力無限

時間:2017-01-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市場、技術和政策三大因素將驅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隨著電子、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MEMS工藝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微型化、數字化、系統化、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不斷涌現,形成傳感器發展新熱點。

目前,傳感器技術從單一的物性型,向功能、技術復合集成以及微型化、多功能、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發展成為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主要趨勢。我國已有1700余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產業門類基本齊全,敏感元件和傳感器年總產量已超過20億只,傳感器產品達到10大類、42小類、6000多個品種。其中,聲敏、力敏、光敏、氣敏、磁敏、RFID六大類別的主流產品,已經具備產業化技術基礎和市場應用需求空間,可形成產業化規模生產。而且,在各行業領域物聯網應用需求的帶動下,不同系統技術協同和智能化標準要求所迫,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將成為今后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又一大趨勢。

在應用方面,無論是航空航天飛行器、火車、高鐵、汽車,還是移動終端,包括機器人,都是一個多技術融合與聚集的“平臺”,是一個安裝傳感器的“平臺”,它的優劣取決于裝了多少個傳感器。

比如,高鐵的快速發展將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按照國家規劃,到2030年鐵路運營達20萬公里(2015年為12.1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達4.5萬公里(2015年為1.9萬公里),高鐵裝有數量龐大的傳感器來完成車輛、軌道線路、自然環境等的監測,隨著中國中車“軌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項目”的研發與實施,將成為高端智能傳感器的新的增長點。

再以汽車為例,普通轎車所用傳感器數量超過100只/車,高級轎車所用傳感器超過200只/車,按照“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的國家規劃,新能源汽車將為傳感器帶來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

再例如,機器人中有內傳感器和外傳感器之分,內傳感器就是內部之間的活動關節相互之間的關系,要通過傳感器獲取大量數據并傳輸;外傳感器是通過它的五官和外界窗口來實現。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機器人,其性能和功能的優劣,無疑是看其安裝了多少傳感器,同時看其安裝了什么類別和品質的傳感器而已。

沒有傳感器就沒有大數據。傳感器不僅可以決定這些“平臺”技術高低和性能優劣,同時也可以通過獲取聲音、溫濕度、壓力、流量、磁場、氣體、形態圖樣等各種參數指標的變化,來監控“平臺”自身運行狀態和安全狀況,使得“平臺”能夠安全可靠、健康穩定的有效運行。結合系統體系構架、軟件服務模型形成完整的“智能”與“智慧”系統,滿足工業領域的智能管理需求。

現階段物聯網示范工程,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環境監測、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醫院、智能高鐵、戰場感知、機場圍界、食品加工、感知石化、智慧農業、現代物流、智能樓宇、生物制藥、政府公務、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社區醫療、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四百多個示范工程項目正式列入物聯網目錄,都是應用各類傳感器技術與產品的主要市場,也無疑為傳感器技術創新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此外,傳感器不僅可以探知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甚至可以感知到我們生命的各種信息,獲取人體生理參數指標等大數據,如血糖、血脂、血氧、脈象、心電、腦壓、腦電、體溫。

我國已“快速、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家庭服務未來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萍贾铣蔀榻窈髣撔碌挠忠淮蠓较颉O嚓P機構研究,未來從可穿戴到家庭智能終端,以及服務型機器人會形成8萬億元到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未來服務型機器人的功能是很強大的,生活指導、娛樂游戲、慢性病護理、健康管控、應急救助等等各盡所需。因此,找到個性化的健康樣本值和分析模型是應用技術創新的難點和關鍵,是通往“智能”與“智慧”的瓶頸,也是創新的目標、任務與方向。結合系統體系構架、服務模式就形成了完整的“智能”與“智慧”系統,滿足不同人體的健康管理需求。

這種模型和模式的構架是物聯網技術,以及實現智能化智能制造的一個關鍵要點和難點,也是智能傳感器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按照層級化的觀點,智能傳感器無疑也是一種系統集成和網絡構架下的共性基礎技術。也是當前系統應用和技術創新的又一個“瓶頸”。

為了打破產業與應用之間障礙,解決產業對接市場和共性技術產業化問題,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制定國家傳感器產業長期的發展戰略,工信部制定的“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出臺,明確了傳感器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就是智能化傳感器,并制定了相應的產業發展路線圖,確定了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和集成電路工藝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以及以市場應用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原則。這些規劃與政策推動將成為實現產業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化發展必然選擇,既可以促進我國傳感器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又可以提升我國產業自主發展的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