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傳感器市場規模再擴容,三大馬車或拉動國內傳感器領跑全球

時間:2016-12-1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如今,傳感器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工業自動化、農業現代比、航天技術、軍事工程、機器人技術、資源開發、海洋探測、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等等。

中國傳感器產業目前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部分細分領域已躋身世界領先水平。但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12月2日,在京召開的全球傳感器與智能化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葉甜春提出,當前時代正步入“感知”時代,傳感器等非數字芯片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全球智能傳感器產業正進入歷史性的重大調整變革期,技術演進和市場增長點改變,將帶動傳感器產業鏈格局和產業生態的重大變革和調整。

據預測,到2020年,智能傳感器的市場規模會達到105億,超過3000億個傳感器將被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按照全球人口60億計算,平均每個人將要用到50個傳感器。

傳感器運用范圍全面擴展

如今,傳感器已經廣泛應用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工業自動化、農業現代比、航天技術、軍事工程、機器人技術、資源開發、海洋探測、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等等。

在家居自動化和樓宇自動化方面,可以根據環境光傳感器調整室內照明;在農業上,可以通過無人機上的光譜傳感器分析農作物的蛋白質含量,從而判斷農作物是否成熟,是否應該收割;在環保領域,空氣質量檢測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空氣成分,以此判斷是否開啟凈化模式;在醫療領域,可以通過膚色傳感器檢測皮膚癌;在汽車領域,環境傳感器可用于外界環境檢測,自動調節換氣空調。

三駕馬車拉動傳感器快速發展

首先是市場驅動,包括汽車、高鐵、消費電子等都將為傳感器帶來巨大市場。以汽車為例,普通轎車所用傳感器數量超過100只/車,高級轎車所用傳感器超過200只/車,按照“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的國家規劃,新能源汽車將為傳感器帶來快速增長的巨大市場。

其次,技術將拉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隨著電子、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發展,特別是MEMS工藝技術的成熟和應用,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微型化、數字化、系統化、網絡化、智能化傳感器不斷涌現,形成傳感器發展新動能。

最為重要的是政策推動。據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介紹,“十三五”規劃中已將先進傳感器列為戰略發展重點;接下來,工信部“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即將出臺,該行動指南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就是傳感器的智能化,并制定了產業發展路線圖,確定了MEMS工藝和集成電路工藝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徑,以及以市場應用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原則。

目前仍面臨三大難關,企業整合并購來克服

一是技術分散、規模偏小、認知不足等影響和制約產業發展;二是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缺少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扶持;三是市場壁壘過多,公共服務配套與標準體系不完備。

目前珠三角、長三角、東北、京津等地已經形成了產業聚集區,另外,工信部也將會在具有產業資源優勢的地區建立傳感器產業園,以期通過規模效應來形成結構合理、產業鏈完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區。

在這一波浪潮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開始通過產業并購來切入傳感器領域。歌爾聲學近期完成了對丹麥音響制造商丹拿的并購,通過整合后者的聲學算法資源,來拖動自身業務的發展。

與此同時,華燦光電更是受夠了微機電系統傳感器領域的龍頭美新半導體,準備在消費電子、工控領域大展身手,北京君正也通過并購向圖像傳感器領域邁進。

總體來看,通過并購來彌補企業自身的短板已經成了當下傳感器行業的主要做法。

創新,中國可能引領全球傳感器市場

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廠,對傳感器的需求巨大,而在“智能制造2025”的戰略引導下,傳感器在智能產業的市場潛力將得到充分的激發;

另一方面,中國有足夠多的垂直市場對傳感器有龐大的需求,比如在老齡化社會的趨勢下,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勢必獲得加速發展的機遇,這個市場對于傳感器技術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在這些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中國的傳感器產業完全有機會通過創新來引領世界市場。

國家帶頭,地方扶持,企業創新,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特色路徑。面對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科技趨勢,以及老齡社會,環境保護的迫切需求,中國傳感器事業任重道遠,但同時我們更應該將它看做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