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國家戰略指導和政策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2016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達17.7萬輛,銷售量達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5%和126.9%,全年市場規模仍維持年初70萬輛的預期。
各大企業也在新能源汽車的火爆中看到了商機,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力130億格力全資收購了銀隆;長城汽車定向增發規模不超過168億元投向新能源和智能汽車項目;力帆也定向增發52億元用于新能源等項目;比亞迪35億元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奉化;東風汽車總投資200億元的輕卡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落戶呼和浩特……一場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資本追逐戰已然開始。
三大陣營主導車用電機電控市場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三電系統”指的是電池、電機和電控。其中,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控制系統大致上可以分為主驅動控制和輔驅動控制兩大部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2016年預計中國市場全年新能源汽車總產量有望達到70萬輛,如果按一套主驅動控制器2萬元人民幣計算的話,僅車用電機主驅動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就有約140億元人民幣。
在采購環節上,目前整車廠商基本是以電機采購為主導,電機控制器則作為配套部件。針對車用電機控制器的開發,目前國內市場上參與的廠商主要分為運動控制廠商、電機-電控廠商和車企三大陣營。運動控制廠商以匯川、藍海華騰、吉泰科、英威騰、麥格米特、正弦等為代表,這些企業大多數是由變頻器市場切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電機驅動核心控制技術上較有優勢;電機-電控廠商包括大地和、大洋電機、精進電動、上海大郡等;車廠則以比亞迪、吉利、江淮等為主,尤其是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品牌,其自有的車用電機控制器在市場用量上占到相當大的比例。
上半年電機企業業績喜人
2016年上半年8家主要上市電機企業財報發現,在營收和凈利方面除1家下滑外,其余7家企業均呈明顯增長態勢,而在研發投入上8家企業則出現了一致增長的良好局面。國內的企業落后于國外廠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研發投入的不足,缺乏核心技術。從這8家上市電機的財報可以看出國內企業的自主研發意識在不斷的提高,而這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積極應對財政補貼加速退坡
新能源汽車騙補的行業亂象一直擾亂著新能源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杜絕新能源汽車市場野蠻生長。新能源汽車門檻的提高,將純粹的補貼轉變為補貼+碳積分轉讓。新能源補貼退坡的過程中對供應商的利潤肯定會造成一定的擠壓,如何應對這一市場變化是當前不同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大部分電控系統供應廠商表示,近兩三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是一個以量換利潤的市場,成本壓力本身就較大,且供貨的回款時間周期通常也較長,沒有一定資金實力、市場應用規模的企業將很難在這個特定的行業領域中生存下來??梢灶A見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級供應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呈現出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隨著更加優秀的技術實現方案的不斷推出,優勝劣汰將讓供應商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同時,產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的整合風起云涌,這些都令一批更具實力的供應廠商可以憑借在技術上以及規?;洜I上的優勢來分攤企業的綜合成本,最終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供應鏈格局的日臻完善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