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又稱“獅城”。該市建造于公元953年、重40噸的鐵獅子,是世界上現存建造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鑄鐵制品,代表了古代中國鑄造品的高質量。滄州,這座古老的城市,一直把“崇德重義、尚實重質”作為傳承和底蘊,堅持把“質量為先、以質取勝”作為必然選擇,高舉質量強市的旗幟,讓打造“質量時代”的活力充分迸發。
把質量強市作為核心戰略
滄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強市工作,2015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爭創活動,并將此項工作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2月,滄州市榮獲“全國十大質量魅力城市”稱號,并正式拉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序幕。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大力推進質量強市,助推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滄州市委書記商黎光強調:“創建質量強市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的重點工程。要把質量工作體現在‘五城建設’上,體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滄州市市長王大虎要求:“抓質量就是抓發展、抓轉型、抓升級,要堅持把質量強市建設作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關鍵指標,作為樹形象、強品牌的有效載體。”
滄州市將質量強市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實現“質量效益”列入“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出臺了《滄州市質量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作為引領滄州未來5年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36個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創建領導小組;出臺了創建《實施方案》,將質量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體系;歸納提煉了“質量滄州筑夢未來”的滄州質量精神;設立了市政府質量獎,對首屆獲獎組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將創建質量強市、名牌獎勵、專項抽查等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給予足額保障。
進一步夯實質量基礎
滄州市實施標準引領工程,標準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長任組長、25個市直部門為成員的滄州市標準化委員會。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完善工、農業標準體系,引導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起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5項,20項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申報省級地方標準18項,制定市級農業地方標準18項。實施品牌戰略,推動企業向中高端邁進。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積極爭創各級政府質量獎和創品牌活動,大力開展爭創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活動。培育1家企業、1名個人獲得河北省政府質量獎,3家企業、1名個人獲得首屆市政府質量獎。獲得各項質量和品牌榮譽總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取得歷史性突破。
同時,該市加強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強以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為龍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近3年來,市、縣政府共無償劃撥建設用地35.4公頃、建設檢測用房8070平方米、投入資金2380萬元用于國家、省級檢驗檢測中心建設。目前,滄州市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36家,國家管道元件質檢中心、國家毛皮質檢中心落戶滄州,已建成省級質檢中心7家、在建2家。
穩步提升“四大質量”水平
滄州市以服務轉型升級、規范產業發展為切入點,在對區域產業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集中開展了電線電纜、塑料包裝、扣件鑄造、毛皮、管道管件等區域特色產業質量專項整治提升活動。堅持“打擊、疏導、幫扶、規范、提高”原則,加強區域性產品質量整治提升工作,力促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產品抽查合格率從83.1%提高到91.1%。全面深化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深入推進監督管理工作標準化,深入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全面提高了工程質量監管標準化水平。進一步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對全市108名項目經理、142名總監進行了量化考核記分,提高了項目負責人和總監的質量意識。
此外,滄州市制定出臺了《全市商務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9個行業的服務質量進行了規劃,不斷優化服務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全市城市消費能力和商業承載力整體提升,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省第二,連續3年入圍福布斯中國商業百強城市。大力實施“治企、壓煤、降塵、控車、減排、增綠”工程,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2015年,全市完成減排項目847個,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03天,同比增加59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0.5%。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7.5%。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今日的滄州,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吹響了“質量滄州筑夢未來”的號角。質量,提升了這座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促使全市上下萬眾一心,以質量為引領,共同筑就更美更強的“質量強市夢”。
更多資訊,請關注塑料行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