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眸皓齒、會眨眼,如果你稱贊她長得漂亮,她還會微微一笑,眉毛放松表示害羞……這位長相酷似好萊塢女星斯嘉麗·約翰遜的“美女”是香港一位馬姓平面設計師自學3D打印技術,花費5萬多美元、耗時18個月制造出的機器人“馬克1號”,剛一問世就得到了媒體的關注。
在香港,像馬先生這樣的“科學怪人”正在嶄露頭角。前段時間,“阿爾法狗”在棋盤上完勝人類的新聞震動世界。機器人,這個以前只能在專業會展上看到的高科技產品已經走進社會。不久前,香港迪士尼樂園里一個會說話、會耍賴的垃圾桶“小推”成功躋身網紅行列,在網友上傳的視頻里,它操著嗲嗲的南方口音,和游客互通姓名、合影,還要求對方親自己,當游客沒有親它而是用手拍了一下時,它居然嗚嗚“哭著”跑開,賣萌搞笑功夫一流,短短幾天在網上的點閱量就突破百萬。
有人說“小推”只是遙控電動玩具,而在香港科技園,最近正在研制一種用于機場的“客戶服務員”機器人,它將能識別人類提出的問題,在場地中自如走動、提供各種有趣的服務。據大公網報道,類似這樣的機器人研發企業目前在香港科技園中有近20家,占園區總公司數目的5%左右。
在香港這樣一個迅速老齡化的社會里,要解決勞動力下降的問題,機器人技術的前景越來越被看好。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年初公布的2016/2017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香港將從機器人技術、健康老齡化和智慧城市三個領域著手,在香港科技園公司建立三大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應用平臺。研究簡報顯示,在財政司司長公布的各項開支建議中,創新科技業所獲的政府財政承擔額最多,總金額估計為183億港元。
“現時我們已定出四大范疇,包括:工業自動化、醫療及手術機械人、家庭護理及輔助機械人以及教育游戲。針對這四大范疇,香港科技園公司正在進行全面的調研,希望在短期內完成一份機械人行業藍圖以供香港業界作參考。”香港科技園公司發言人向記者表示,公司還將開設RoboticsGarage及機械人中心,為業界及公眾提供多項設施及技術支援。
香港的創新科技業起步較遲。據港媒報道,2014年,香港研發開支總金額僅占本地生產總值的0.74%,落后于許多其他已發展經濟體。但隨著經濟轉型的日漸緊迫。特區政府自2015年開始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產業的扶持力度,日前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也在博鰲亞洲論壇重申了香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決心。
香港創科局局長楊偉雄表示,香港可以吸引到全世界最尖端的科研機構,而發展高增值產業可以使香港經濟更加多元化。機器人是發展重點之一,而研發機器人不是要用機器人全部取代人,而是利用機器人去實現增值,比如在農業時代世界上七成人從事食物種植才能滿足需求,而有了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后,這個比例大大降低。
楊偉雄曾表示,推動“再工業化”是去年年底才成立的創科局的首要任務,所謂“再工業化”,按簡單的理解便是香港版的“工業4.0”,希望將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融入制造業之中,通過發展高增值的高端制造業,帶動出口貿易、創造新型工業及就業機會,使香港經濟的發展更加多元化。
雖然轉型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球科技熱潮推動下,香港的科技創新產業“長勢”喜人。有數據顯示,2015年,香港創新創業公司的數量達到了1588家,同比增加46%。這些初創企業的在職員工數量增長了56%,創造的工作崗位增加了60%。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