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英媒稱,中國的石油公司正在關閉不盈利的油田和裁員,持續的低油價迫使石油行業采取削減國內開支這一從政治角度看很艱難的行動。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5日報道,這些措施使石油產業陷入與鋼鐵和煤炭產業同樣的境地。中國將這些產業標記為需要削減產能和裁員的對象,以減少表現不佳的國有資產經濟體系受到的拖累。去年,當原油價格首次重創石油公司的業績時,分析人士當時預計,雖然政治壓力將迫使中國石油巨頭削減海外資本支出,但仍會維持國內開支。
報道稱,油價的持續低迷和年久枯竭的油田的高成本證明,它們對中國的石油產業來說過于沉重。宣布削減開支、裁員和降薪可能使華北和東北地區的資源型地方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在這些地區,煤炭價格下跌已使經濟增長遭受重創。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專家劉強說:“國內的原油產量增長緩慢,而且有時成本很高。與原油開采有關的就業率將受到影響,但煉油與加工行業應該能支撐下去。”
報道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本周公布的報告顯示,其國內外業務的資產減值達到38億美元,去年的凈利潤減少67%。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本周在香港表示,中石油計劃關閉盈利“無望”的油氣田,他當時宣布該公司將17年來首次減產。
他并未明確說明哪些油氣田將關閉,但該公司的很多老油田過去幾年來產量不斷減少。中石油副董事長汪東進表示,被關閉油田的員工要么內退,要么調到其他部門工作。
報道稱,內退是中國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裁員時期的有利工具,以避免官方失業人數的膨脹。
在中石油宣布相關消息前,有報道稱,中石油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將關閉勝利油田附近幾處規模較小的老油田。這將是50年前勝利油田開采以來首次有油田關閉。中石化將于下周公布2015年收入報告。
報道稱,采取削減措施的不僅限于石油巨頭。據媒體報道,為應對損失的日益增多,中國最大的地方性石油公司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對領導人員減薪10%,并對部分員工緩發數月工資。
與比自己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相比,中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采取了更積極的措施,其去年的資本支出削減幅度達到38%。中海油本周表示,預計2016年將支出再削減10%,這包括大部分海外油氣業務,但不涉及其在國內大規模的天然氣業務。
中海油董事長楊華說:“應對低油價,公司做了很多。比如大幅削減資本支出,十分小心呵護現金流,支和出掌握好。我們都在過苦日子,苦日子還得耐心過。”
更多資訊,請關注石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