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長沙蔚然成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文化創意和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昨日,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政務直通》欄目,與廣大聽眾朋友共話“長沙智造彎道超車,創新引領轉型升級”。
到2017年底工業機器人密度達100臺/萬人
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機器人已經走進長沙人的日常生活?!堕L沙市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中提到,到2017年底,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臺/萬人。也就是說,到時候,每100個長沙人,至少會“擁有”一個機器人。
胡衡華說,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末,長沙還將在全市重點工業領域實現工業機器人規?;瘧茫@著提升工業機器人研發、設計及制造水平,工業機器人產業產能力爭突破100億元。
據悉,在這一過程中,長沙市政府所做的工作包括加強財政扶持,例如投入資金1億元獎勵和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以及機器人產品的推廣應用。打造示范園區,長沙市雨花經開區獲批湖南首個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園,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組建機器人研究院,通過整合資源,引進孵化優良團隊,培養技術人才。加強戰略招商,將世界領先的智能協作機器人引入中國,并在長沙建立生產基地。
從趨勢來看,這種“人機交互、人機交流、人機一體”的新一代智能協作機器人將來應用市場非常廣闊。而這又一次說明,長沙“眼疾手快”地占據了智能制造發展高地。機器人正引領長沙工業從傳統制造走向“智能制造”時代。
制造業是長沙轉型升級主攻方向
2015年,長沙市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0565億元,增長10.6%,規模工業總產值已邁入“萬億俱樂部”。以智能制造為抓手,長沙正在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長沙的智能制造之花已經開始在各個園區、工廠綻放。
胡衡華介紹,制造業是長沙工業經濟的核心優勢,是長沙創新發展的示范窗口。長沙的創新要素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領域,特別是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及器械等智能制造方面,集聚著很多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制造業也是長沙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今年,長沙工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智能制造統領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以“互聯網+”為手段,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具體來講,重點突出三個方面:第一就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傳統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第二就是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發揮好長沙“一中心一平臺”(繼續研發孵化中心、材料產業公共技術第三方檢測平臺)作用,壯大新材料產業。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生物醫藥、新能源、創新創意、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第三就是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政府的作用是“更好發揮”
智能制造市場空間巨大,然而自主創新不足也是一直存在的痛點。如何為企業打通政府與市場資源?如何促進產學研金用一體化?這些問題的答案無疑是“玩轉”智能制造的關鍵。
胡衡華說,去年,長沙和株洲、湘潭市共同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主創新、產學研金用一體化取得積極成效。接下來,長沙將進一步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以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圍繞科研院所轉制、科技成果轉化、軍民融合發展等先行先試,推動創新創業突破性發展。與此同時,實施好長沙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鼓勵自主創新33條等,推動創新產業發展。此外,還將抓好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
“在推動智能制造過程中,政府要擺正自身位置。”胡衡華說,政府的作用是要“更好發揮”,而不是“更多發揮”,不能過多干預市場、干預企業,要相信市場,尊重市場法則。通過抓引導、抓服務、抓扶持來幫助企業智能制造的發展。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