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并不意味著我國可以忽視制造業的短板,直接進入互聯網時代,而是要對制造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月20日至23日,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會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旨在探索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趨向、影響和實現路徑。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給一些國家提供了彎道超車、超前發展的機遇,工業革命也成為全球經濟格局大重組的導火索。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一度成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日本、德國等國家迎頭趕上;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美國獲得長達十多年的持續增長,成為世界經濟領頭羊。而那些曾在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獲得機遇的國家,如西班牙、荷蘭等國,由于沒能抓住后續工業革命的機會,由原來的第一方隊退至第二方隊。
中國雖然在農業文明時代有過領先于世界的唐朝盛世,但由于沒能搭上工業革命的快車,又逐步淪為低收入國家。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現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與先行工業化國家相比,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
目前,世界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其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旨在形成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模式。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汽車、3D打印、5G通信、能源儲存和量子計算,都是這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技術。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許多領域帶來快速和顛覆性的變化,世界格局再一次面臨著洗牌的機會,會產生新的贏家與輸家。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不是簡單地回歸制造業,而是要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具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脫穎而出的基礎,抓住這個機遇,會有力促進中國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首先,要從戰略高度認識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做好基礎工作:加強制度與法律建設,深入進行經濟與科技體制改革,為大眾創新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從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教育抓起,提高信息服務的公共化和均等化水平,提高全民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技術應用素質,做好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加強監管體系建設,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第二,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并不意味著我國可以忽視制造業的短板,直接進入互聯網時代,而是要對制造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來支撐,信息化就會因缺乏堅實的技術基礎而難以加快發展。
現在發達國家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而我國制造業的水平大體處于2.0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缺乏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制造能力。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必須進一步提升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由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由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使我國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
第三,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要針對我國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等問題,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實現互聯網+,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與服務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要針對信息物理系統網絡研發及應用需求,組織開發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應用軟件、故障診斷軟件和相關工具、傳感和通信系統協議,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精確識別、有效交互與智能控制。
第四,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要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世界一些知名企業不僅自身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而且還為其他企業提供智能化技術服務的發展模式,值得我國企業借鑒。
互聯、共享使每個市場主體都有可能參與工業革命并在其中發揮作用,因此,技術創新不僅來自大公司,中小企業和民眾也可能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我國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的重要途徑。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