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2.0時代來臨 重慶如何發力助國產扭轉乾坤?

時間:2015-09-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科幻片里具有人類大腦思維的機器人,正在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9月16日,2015中國(重慶)國際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博覽會在永川拉開序幕。

科幻片里具有人類大腦思維的機器人,正在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9月16日,2015中國(重慶)國際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博覽會在永川拉開序幕。在現場展出的各類機器人中,數量最少的新一代人形機器人卻最奪人眼球。

能說話能跳舞的新一代人型機器人

高校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戰車開進展區

工業機器人精準高效的工作讓人驚嘆

目前,這類機器人雖然只能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做一些簡單的動作,但是卻標志著一個嶄新的時代——機器人2.0時代的來臨。在這之后,未來機器人將朝著無限接近人腦的方向發展。

機器人2.0時代悄然來臨

“您好!我是迎賓服務機器人小智。”當觀眾走進沈陽新松展區,一臺人形機器人會發出這樣的問候并揮手致意。

據了解,這臺機器人是沈陽新松研發的第二代機器人,也是其開發具有人工智慧的未來機器人的一個開端。小智可以走路,可以招手,可以按照設定的問題答案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這種可用于酒店、銀行等場所的機器人,目前已生產了100多臺,且供不應求。

除了這款機器人,該公司還研發出了可以真正與人進行交流、聽從人指揮做事的更為先進的機器人,不久后將會上市。“發展具有人工智慧的智能機器人,是公司未來的主要目標之一。”沈陽新松高級工程師鄒風山說。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在博覽會現場展示的一款人形服務機器人,也同樣具有簡單的人機互動功能,并能進行人臉識別。該公司參展人員介紹,它可以在銀行做大堂經理,與客戶面對面交流、引導客戶取號排隊、在自動柜員機上取款、打印票據。這款機器人的升級版,也已研發出來,目前正在測試。

而在重慶本土,機器人企業也在第二代機器人研發方面拉開了序幕。據重慶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孟磊介紹,該公司目前已研發出了可以照顧老人的服務機器人,目前正在測試。它可以為老人端茶送水、掃地,還可以與老人聊天。

此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重慶機器人有限公司也將研發下一代機器人列入了議事日程。

“機器人2.0時代已悄然開啟,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智能機器人,其核心是人工智能、人機交互、人機一體。”孟磊說,目前國家層面已在著手進行這方面的規劃。

記者在博覽會上了解到,工信部牽頭制定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目前已出爐,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機器人產業體系,下一代機器人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展會現場,一群跳舞的機器人吸引大量市民圍觀

工業機器人還能舞獅

國產機器人的翻身機會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共消費5.6萬臺工業機器人,其中國產機器人僅為1.6萬臺。以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和德國庫卡為代表的國外機器人企業,搶占了我國7成多的機器人市場份額,而國內500多家機器人企業在國內占據的市場份額還不足30%。

“原因在于,機器人伺服電機、控制器和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機器人企業手中,國內機器人企業普遍缺乏產業競爭優勢。”孟磊說。

不過,伴隨著機器人2.0時代的到來,國產機器人也迎來了扭轉這種局面的機會。

近兩年來,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了“類人腦”國家戰略,其中在機器人領域,就是研發具有人工智慧的未來機器人。盡管如此,目前在全球,對于第二代機器人的研發才剛剛起步。“就此而言,我國與發達國家尚處于同一起跑線。”科大訊飛西部區總經理婁超認為。

科大訊飛是我國重點布局的軟件企業之一。眼下,該公司正致力于研究模仿人類大腦的機器人大腦系統。據悉,這是一個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預計2017年將出研究成果。“到時,裝上這種大腦系統的機器人將參加北京高考。如果一切順利,應該會考上一本。”

據婁超介紹,目前,這個機器人大腦系統項目的研發進展,一點也不遜色于發達國家。

“我國在機器人1.0時代失去了競爭優勢,并不意味著在未來機器人的競爭方面趕不上發達國家。”婁超說,只要我們及早布局,就有可能在機器人2.0時代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

重慶如何發力?

面對呼嘯而來的機器人2.0時代,重慶市應如何發力?

重慶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吳安認為,從未來的發展來看,智能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特征。而以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必將與國計民生發生非常重要的聯系。今后,誰在技術上占有優勢,誰就將引領這個產業的發展。當前,國家層面已經從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開始謀劃新一代機器人的發展,重慶市應聞風而動,搶先布局。

在吳安看來,經過近3年的快速發展,重慶市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有了產業基礎,具備了搶先布局第二代機器人的條件。

市經信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已超過1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發、整機制造、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鏈雛形。

今年1-7月,全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產值近65億元,同比增長35%。

正因為如此,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表示,重慶市已成為全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然而,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支撐2.0時代的機器人研發。

據了解,相對于發達國家,重慶市機器人產業起步晚、基礎差,研發力量薄弱。目前,雖有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和重慶郵電大學等幾家研究機構、高校在做機器人技術研發,但總體來說卻存在高端研發人才緊缺、研發力量分散的問題。

鑒于當前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吳安建議,重慶市可盡快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從高端人才引進、資金等方面,激勵、扶持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新一代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可由政府牽頭組建機器人技術研究院之類的公共研發平臺、服務平臺,并將目前分散的研發力量整合進去,專門培養高端研發人才、研究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