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從事三十多年信息化工作的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安耕表示,國情決定,我國在實現工業化進程中,必須與信息化進程同時進行。兩大進程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綜合性歷史進程,這個進程就是兩化融合及深度融合的進程,也是未來發展中國制造的基礎所在。因此《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兩化融合作為主線。
兩化融合任重道遠
“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在不斷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王安耕表示,“從2008年開始,工信部就我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做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兩化融合的情況并不如人意。八成以上的工業企業停留在起步和單項應用階段。”
工業企業兩化融合進程,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起步階段,單項應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和協同創新階段。
起步階段:企業主要在搞基礎設施建設,尚未開始或個別開始企業核心業務應用。
單項業務應用階段:企業內部各項業務應用,特別是各項關鍵環節業務應用,如產品研發、生產過程控制、經營管理等。
綜合集成應用階段:強調核心業務之間的集成應用,生產管理與生產控制之間的集成應用,簡稱為管控銜接;生產管理與銷售(以及供應)管理之間的集成應用,簡稱為產銷一體;各項管理業務與財務管理的無縫集成應用,簡稱為業財無縫。無縫兩字是指業務系統中產生的數據直接(不落地)進入財務系統,而不是再經過人工制作記賬憑證錄入財務系統。
協同創新應用階段:前三階段,都是成熟的應用階段,企業資源管理軟件包都有大致相當的功能模塊,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協同創新應用階段,更強調各行業、各企業的創新探索,全社會產業鏈的集成,例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超出了一個企業的集成,而要很多企業的配合、協同。
王安耕表示,隨著我國兩化融合水平的不斷提升,已經有更多的企業進入第三、第四階段,只有進入第三階段以后,一個企業的兩化融合水平的效果才能明顯地表現在企業競爭力和財務指標上。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各部門、各地方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加強協調配合,創新工作機制,完善工作舉措,兩化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兩化融合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該人士也坦言,盡管當前我國信息化與工業融合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發展水平較低、產業基礎薄弱、法律體系滯后、政策缺乏合力。兩化融合工作任重道遠。
更多資訊請關注運動控制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