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盟和美國的再次“發難”,中國光伏企業無奈又淡定。業內人士稱,雖然歐美市場已經“很冷”,但更多的新興市場正熱火朝天。當前國內的光伏裝機數據也顯示樂觀,預計2015年光伏行業整體仍將持續回暖。
近幾年來,美歐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可謂層出不窮,讓中國企業遭遇重重坎坷,這在歐洲市場反映尤為明顯。幾年以前,歐洲曾是中國光伏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當時中國七成以上的光伏產品都銷往歐洲。最終在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光伏企業與歐盟簽署最低價格承諾,即“MIP”。原本到2015年年底,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就要到期,此時歐盟卻再次發難,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了“反規避”調查。業內人士稱,這幾年來,中國光伏企業對歐的出口份額急劇萎縮,面臨著如此嚴苛的貿易環境,不排除有放棄歐洲市場的可能,未來將重點布局新市場。
歐洲市場受阻
歐盟于今年5月初正式啟動對中國太陽能板產品的“反規避”調查,懷疑中國業者繞道馬來西亞等不受歐盟課稅范圍的第三國再向歐洲出口,謊報產品為非中國制造,涉嫌逃漏稅、且以低價傾銷。歐盟已于6月8日宣布,中國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等三家公司違反最低價格承諾(MIP)協議,出口價格低于最低價格承諾、向歐洲客戶提供優惠,將課以懲罰性雙反稅、平均約47.6%,且剔除在MIP協議企業名單之外。
早在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貿易總司曾在一份公開文件中列出了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昱輝陽光的違規行為。其中,歐盟發現,阿特斯向多家客戶輸送特定的利益,但這些利益沒有列在公司向歐委會呈送的季度報告上。
歐委會也提出,在MIP協議正式生效前后,阿特斯組件的銷售與出口在同時進行,阿特斯的銷售量已大幅超出MIP協議所授予銷售總量的限制比例。另外,阿特斯通過從第三國的電池組件輸送到歐洲,因此歐委會無法監管。
另外,歐委會認為中盛光電錯在以“太陽能電站”的方式將光伏組件和服務打包在一起(賣給歐洲客戶)。對于昱輝陽光,歐委會認為其特殊的經營模式--使用第三國加工(OEM)組件的方式向歐洲出口,不在歐盟的掌控中。同時,這家光伏企業的財報數據與實際銷售、交易之間有矛盾之處。
據了解,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無論是技術還是質量均受到歐洲客戶認可,歐洲不乏業內人士對歐盟對華“雙反”調查的不滿,認為這種所謂的“制裁”實際上對歐洲的太陽能工業領域以及光伏市場的發展是有害的。據悉,歐盟反傾銷政策實行以后,歐洲市場的大型光伏電站幾乎絕跡。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則表示,歐盟一再以中國太陽能業者不遵守承諾為由,多次對中國業者展開調查,最終的結局就是企業直接放棄歐盟市場。
重點布局新市場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的光伏裝機約在55.5GW~61.4G瓦,此裝機量與中國市場裝機指標的大幅上揚有關。日本市場將是中國之后的第二大全球光伏市場,約為10.2G瓦~12.7G瓦之間,自7月1日起日本電價會繼續下調至27日元/千瓦時。與此同時,印度是繼美國、英國之后的全球第五大市場,預計裝機在2.5G瓦~3.1G瓦左右。據悉,該國今年一季度完成690兆瓦的裝機量,根據印度政府的規劃,未來的100G瓦光伏電站項目中,40G瓦會來自于分布式領域,60G瓦來自于光伏地面電站,總計投資約在900億美元。
印度光伏市場吸引了國內許多光伏企業的目光,近日,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與印度阿達尼集團落實在印度蒙德拉經濟特區內,建設多晶硅、長晶、切片、電池、組件等全產業鏈光伏制造工業園。天合光能和Welspun能源公司、晶澳太陽能與EsselSolar在不久前也分別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會在印度建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阿特斯也與SunGroup達成初步共識,開發太陽能項目,并尋求在印度的設廠可能性。據海潤光伏方面透露,除了在印度設立分、子公司之外,海潤將會和印度當地合作伙伴開發相應的光伏項目。
此外,東南亞地區以及非洲等地也已經為我國光伏企業所看好。日前,晶科能源馬來西亞檳城廠舉行了奠基儀式,它是晶科能源在海外的第三座工廠。晶科能源CEO陳康平表示,晶科能源正在部署并實施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部署,從全球銷售到全球制造,最終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達到全球投資的目的。目前晶科能源已在南非及葡萄牙兩地開建了電池組件工廠,雇用員工400余名;在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約旦、泰國等地進行海外電站開發,這些清潔能源覆蓋了中東、非洲、東南亞及歐洲等地。
農村市場大有可為
近日,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筧川村光伏助農一期項目簽約儀式在筧川村舉行,標志著縉云縣光伏助農工程建設的全面啟動。縉云縣發改局(能源局)、新建鎮人民政府、農信社等單位領導,筧川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以及晶科公司代表出席簽約儀式。據了解,該光伏助農項目由晶科能源子公司晶科家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承建,是縉云縣光伏助農工程的第一期示范項目。首期實施項目總安裝戶數約500戶,預計9月底之前將完成安裝及并網驗收工作。
記者了解到,筧川村光伏助農工程作為縉云縣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縣的第一個標志性示范工程,受到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的高度重視。該項目以“村民投資+專項補貼”的形式,在縉云縣發改局的牽頭下,由筧川村村委會統一組織,為村民屋頂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系統。據悉,從2015年開始,縉云縣將通過清潔能源示范縣等補助資金,在全縣部分農村、下山安置小區住宅屋頂發展家庭光伏發電項目,以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推進農村能源清潔化和現代化,同時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此次筧川村光伏助農示范工程完成后,縉云縣將在三年內將光伏助農項目覆蓋到5000戶以上的農村家庭。
據筧川村村委領導介紹,為農村居民安裝光伏發電系統,不僅助力新農村建設,還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收益。以一套2kw的家庭光伏系統為例,每年可發電約2000度以上,加上補貼、賣電收入以及節省的電費,每年可為農戶增收2000多元。
2014年,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發布了《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光伏扶貧”工作的會議紀要》,在全國推廣光伏扶貧,也為各地的扶貧助農工作指明了方向。縉云縣光伏助農項目的啟動,不僅推廣了清潔能源應用,還推動了全縣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是能將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相融合,以農民增收作為落腳點建設美麗鄉村,縉云綠色助農模式無疑將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光伏扶貧創新的典范,值得學習和大力提倡。
光伏優質產能未來可期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國家認監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意見》指出,我國光伏行業出現了部分落后產能不能及時退出市場、先進技術產品無法進入市場、光伏產業整體技術升級緩慢、光伏發電工程質量存在隱患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意見》提出發揮市場對技術進步的引導作用、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標準、實施“領跑者”計劃等八項舉措。業內人士指出,《意見》的公布促使國內光伏制造產業升級,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技術門檻的升高,優質的光伏產能和服務將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領跑者”計劃發布
6月10日,工信部與國家能源局、國家認監委聯合印發的《意見》指出,通過采取綜合性政策措施,支持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擴大應用市場,深入加強光伏行業管理,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內容具體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發揮市場對技術進步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引導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二是嚴格執行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光伏發電項目新采購的光伏組件應滿足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相關產品技術指標要求;三是實施“領跑者”計劃。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實施“領跑者”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四是發揮財政資金和政府采購支持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的作用。五是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能力建設,逐步提高光伏產品認證標準,提高光伏行業國際標準制定和國際互認能力;六是工程產品質量管理。光伏發電項目采用的光伏組件、逆變器及關鍵產品,須通過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且與認證送檢產品保持一致;七是加強技術監測和監督。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等部門定期組織有關單位對光伏市場產品開展技術質量檢查;八是完善光伏發電運行信息監測體系。行業技術支撐單位要按照行業管理有關要求,開展并網運行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運行信息統計工作。
對此,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表示,對光伏行業而言,《意見》是“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對行業提出的具體要求。楊立友認為,《意見》的公布促使國內光伏制造產業升級,有利于產品的進步和電站收益的保障和提升。國內光伏制造可以擺脫過去產品同質化嚴重和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朝更健康的產業環境轉變,有利于提高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助于海外貿易沖突情況的改善,使國內光伏行業真正向制造服務業轉型升級。
先進技術是關鍵
記者從《意見》中了解到,“領跑者”計劃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根據政府的計劃,2015年,“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16.5%和17%。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晉能方面表示,自2014年9月投產以來,晉能多晶電池平均效率即達到18%以上。最新的生產數據顯示,晉能最新采用二次印刷工藝的電池量產平均效率為18.45%,最高18.84%;量產高效多晶組件輸出功率已實現270W,組件效率達到能源局“領跑者”計劃16.5%的標準。
楊立友表示:“技術領跑、設備領跑、產品領跑是我們目前已經實現的結果,但是更關鍵的是‘觀念的領跑’‘機制的領跑’。有了領跑的觀念機制,才有領跑的人才團隊,才會有領跑的技術、設備、產品這樣的結果,才能保證持續領跑。”
此外,《意見》還指出,通過市場對技術的引導,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采取差別化的市場準入標準,支持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加速淘汰技術落后產品。對于落后產能對光伏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楊立友認為,淘汰落后產能不只是行業早期現象,產品技術標準和施工規范等會嚴重影響電站發電量和未來收益,這對于需要保證幾十年運營的光伏電站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光伏業回暖進行時
日前,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15年光伏裝機為55.5GW~61.4GW,該預測范圍的中值為58.4GW,較第一季度的預測55.3GW有大幅提升,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裝機指標大幅提升。無獨有偶,市場分析公司MercomCapital最新報告預計,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至57.4GW。MercomCapital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RajPrabhu表示,之所以上調原先的預期數值,源于中國市場傳來利好消息。
Mercom預計稱,2015年,中國、日本及美國將占到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的近60%。盡管2014年光伏裝機量僅完成目標的76%,但據今年年初中國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5年全國光伏發電年度計劃新增并網規模表》(征求意見稿),今年光伏發電計劃預計新增規模為15GW,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8GW,分布式光伏7GW。征求意見稿還指出,屋頂分布式最低規模為3.15GW。據中國能源局數據推算,第一季度中國新增光伏裝機約達5GW,17.8GW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有望實現。
據記者了解,2014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布局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積極性就已有所提升,這直接帶動了光伏行業公司業績的提升。業界紛紛指出,伴隨多項補貼性政策的逐一落地,光伏行業已逐漸走出低谷,行業整體景氣度正在提升。截至6月24日,已有14家A股光伏發電概念公司預告2015年中報業績,其中10家公司飄紅,占比高達70%。這也意味著國內光伏行業正全面回暖。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光伏行業將在2015年進入強勁周期并拉動整個產業鏈受惠。依據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前國家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的激勵意圖明顯;另一方面,當前我國企業界對能源互聯的探索已經起步,光伏發電亦可參與到分布式能源與互聯網的結合之中。當前的“互聯網+”概念正方興未艾,也將提升光伏產業的投資景氣度。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