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機器換人”還存在一些難題

時間:2015-03-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浙江、廣東等地實施“機器換人”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經驗值得推廣借鑒。但我國“機器換人”在資金、人才、技術和裝備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難,亟待解決。

隨著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招工難”現象頻現,“機器換人“已成為大勢所趨,通過“機器換人”提高勞動生產率、解決用工難題、提升職業健康和安全生產水平已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浙江、廣東等地實施“機器換人”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經驗值得推廣借鑒。但我國“機器換人”在資金、人才、技術和裝備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難,亟待解決。

“機器換人”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首先,“機器換人”可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當前企業面臨用工成本快速上漲、“招工難”的雙重壓力。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始終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201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51474元,與2012年相比名義增長了10.1%。“招工難”也已成為近年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一些服務類企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勞動力市場頻現“用工荒”。

“機器換人”能夠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企業競爭力。“機器換人”將取代大量制造業勞動力,有效緩解“用工荒”現象。以浙江省為例,2012年,浙江省提出“全面機器換人戰略”,每年投入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17年,全省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按照省政府估算,到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完成“機器換人”后,浙江省社會勞動生產率將由2014年末的10萬元/人年上升至14萬元/人年,三年增幅達到40%。

其次,“機器換人”可促進新就業及用工結構調整。“機器換人”替換的多數是勞動強度大、簡單重復、安全風險高、作業環境差等崗位,同時也對在崗工人的技術能力、知識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技術人才需求增大,可促進企業用工結構調整。

2013年國際機器人聯盟發布的《工業機器人對就業的積極影響》專題報告中,通過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巴西和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在未來8年內,機器人技術將對全球制造業就業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機器人產業自身不斷壯大,將新生大量的就業需求;另一方面機器人應用的不斷深入,引發制造業分工細化,促進服務業創新升級,產生新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2000-2011年,美、日、中等六國機器人使用率11年間翻了近一倍,但除美國外,其他五國的勞動失業率也在逐步下降;全球范圍內,機器人已經直接創造就業崗位400-600萬個,間接創造就業崗位300-500萬個;未來8年,機器人將再創造190萬至350萬個就業崗位。

第三,“機器換人”可解決職業健康和安全難題。近年來,雖然我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逐年下降,但事故總量和傷亡總量依然較高,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也呈現逐年放緩趨勢,特別是2008年我國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首次降到十萬人以下之后,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有所放緩,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同時工作場所職業健康環境更是不容樂觀,塵肺等職業病發病率依然較高,職業健康和安全現狀還遠遠落后于美、日、韓、德等國。《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指出,職業病危害范圍廣,對勞動者健康損害嚴重,我國職業病病人數量大,塵肺病、職業中毒等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群發性職業病事件時有發生。

“機器換人”能夠改善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研究顯示,90%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與人的疲勞、誤操作、違章作業等因素有關,與人相比,機器具有可靠性高、操作規范等特征,通過“機器換人”能夠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機器換人”后作業場所人員大幅減少,部分可達到生產線無人化,即使發生事故,也不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將得到有效遏制。另外,職業病發病主要是由于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環境中,“機器換人”能夠減少一線員工數量、降低作業人員暴露于有毒有害環境中的時間,可大幅降低職業病發病率。

我國“機器換人”還存在一些難題

一是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企業積極性不高。一方面,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價格較高,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甚至更高。如杭州頂益食品有限公司建設的智能立體倉庫總投資就高達2800萬元,“機器換人”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特別是大量經濟實力不強的中小微企業,無力提供大量資金進行改造。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對“機器換人”的經濟效益認識不足。如方便面廠的裝叉環節,裝配一臺自動化投叉機需要一次性投入約60萬元,一些企業認為投入太高,不值得,積極性不高。但細算下來,裝叉環節自動化改造后,一條生產線由原來的6-8人減少到1人,1-2年節約的人工費用就能收回自動化改造的成本。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