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于6月13日開賽。在欣賞足球盛宴之余,我們同時會看到30個身材嬌小卻又“功夫超凡”的“機械戰警”——機器人“派克波特”(PackBot)。
為了應對賽會期間可能出現的炸彈威脅,巴西政府已與軍用機器人PackBot的制造商iRobot達成了價值720萬美元的交易,采購30臺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爆機器人,用來負責世界杯比賽期間的安保工作。據反恐專家披露,PackBot將被部署到12個舉辦比賽的城市中,探查可能出現的危險爆炸物,并在警方遙控下完成排爆任務。
已具備一定作戰能力
在軍事應用上,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遙控無人作戰平臺技術列裝以來,地面機器人日益受到各國軍界的廣泛關注。美軍政當局曾制定如下目標:到2015年,三分之一的地面戰斗將使用機器人士兵。今年1月份,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科恩上將表示,正考慮將旅戰斗隊從目前的4000人減少至3000人,并借鑒美國海軍的成功經驗,用機器人或者無人平臺取代被裁減的士兵。
對于地面軍用機器人,美軍的研制計劃分為近期、中期和長期三種類型。近期計劃由各軍兵種組織實施;中長期計劃由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負責及資助。近期計劃為研制遙控機器人,主要為各種用途的遙控無人駕駛車輛;中長期計劃的目標則是實現智能軍用機器人,主要體現為研制各種地面無人車輛。
目前,美軍地面軍用機器人已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一是地面機器人可執行多種戰術任務,包括戰場偵察、火力打擊、通信中繼、戰場環境干擾、戰場處理、運輸物資、戰場救護等;二是利用已有成熟技術加裝改制;三是可作為多種核心技術的試驗載體,如可作為武器裝備智能化的試驗床與各種核心技術研究的綜合試驗平臺;四是具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五是易于與無人作戰指揮系統連接,構成數字化戰場的基本智能單元。
地面軍用機器人已初露鋒芒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作戰指揮官所渴望的不會累、不怕死、可遂行不同作戰任務的地面機器人已經初露鋒芒,執行搜索建筑物、爆炸物處理、核生化探測等任務。
火力攻擊手——“劍”(SWORDS)式武裝機器人。在伊拉克戰場上初露崢嶸的美軍“劍”式武裝機器人,是全能的火力攻擊手。“劍”的全稱為“特種武器觀測遙控偵察戰斗系統”,配備有5.56毫米M249機槍,或者7.62毫米M240機槍,以及M16步槍、火箭發射器等,命中精度極高,具有全天候偵察與作戰能力。此外,它還能輕易通過樓梯、巖石堆和鐵絲網,在雪地及河水中也能行走自如。
全能戰士——“派克波特”(PackBot)。PackBot是一種小型便攜式機器人系統,可由單兵放入背包攜帶,故又稱“背包”機器人。該機器人具有非常強的近距離山洞、建筑物內部或下水道搜查作戰能力。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中,美軍第82空降師首次動用了PackBot進行山洞搜查作戰。PackBot遂被選定為美軍未來作戰系統中的單兵無人地面車輛(SUGV)的原型。
木牛流馬——“大狗”(Bigdog)。在伊拉克進行作戰的美國空降兵每人負重高達101磅,這導致士兵體能迅速消耗。“大狗”因此應運而生。在實驗中,“大狗”可以負重400磅行走20英里而不用添加燃料,每小時行走7—8英里,可攀越35度的斜坡,在行動中緊隨前方指揮人員,并遵循其語音指令。
機器人離不開人的主導
機器人的作戰仍將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信息化作戰,指揮人員和士兵的主要任務在于指揮及作戰,士兵應該以自然的方式和最少的人機交互來操縱無人作戰系統以完成作戰任務。
因此,在未來戰場上半自主控制方式將是地面機器人作戰控制的主流。目前,美軍地面機器人普遍實現了半自主控制作戰模式,旨在減少操作人員對機器人的人機交互,從而最終實現全自主控制的作戰模式。但是,專家認為即使完全達到了美軍所期望的自主作戰模式,地面機器人的作戰也不能完全脫離人的參與。
例如,士兵可以用數字筆在數字作戰地圖上粗略描繪一條地面機器人的前進路線,用菜單命令輕易制定機器人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和輔助任務。地面機器人能夠自動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及其他信息,自動進行精細的路徑規劃并自行駕駛并完成任務,及時將偵察獲得的信息傳送給士兵以及整個作戰網絡,這個過程極少需要士兵的干預。士兵根據收集到的信息能夠及時自然地更新調整機器人的任務。
目前,機器人的軍備競賽已悄然展開。除美國以外,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如俄、英、德、日、韓等已相繼推出各自的機器人戰士。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會投入到這項新戰爭機器的研制與開發中去。